导言:为何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docxVIP

导言:为何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4 城市史学史:城市的过往是今日的镜鉴 Historiography of City:Cities’Past as a Mirror of Today 编者按 本刊现开设专栏“城市史学史:城市的过往是今日的镜鉴”,由近现代建筑史、城市史领域日本资深学 者村松伸教授与国内青年学者赵齐合作撰写。专栏系列文章将回顾城市研究和城市史学发展的历史,探讨史 学之于城市学科的意义。本文为系列文章的序篇。 导言:为何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 Preface:Why and How to Observe Citie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日 ] 村松伸 MURAMATSU Shin 赵齐 ZHAO Qi 中图分类号:TU-98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740(2023)02-0004-02 DOI:10.12285/jzs.20230414002 作者: [ 日 ] 村松伸, 东京大学荣誉教授, 城西国际大学特任教授; 赵齐(通讯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 学(深圳)助理教授,东京大学协 力研究员。 录用日期: 2023-2 当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 50% 大约在 2011 年初夏, 一位中国记者突然打 来电话,询问我对于中国城市化率超过了 50% 的 看法。或许是因为当时我正在京都的综合地球环 境学研究所主持大型科研项目“超大城市对地球 环境的影响”,所以他来联系我。我不记得自己 是如何回答的,当时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刚发生不 久,我身心交瘁,无力分心思考中国城市化率超 过 50% 的意义。 然而,在日本国外,尤其在欧美国家,人们 对于中国城市化率超过 50% 非常关注。比如,知 名的英国时政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就在 2014 年 4 月刊的“Building the Dream”特 集里对此进行了集中探讨,《自然》(Nature)也 在 2014 年 5 月 刊 里 以“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为题进行了论述。基于城市化率超过 50% 的情况,中国国务院于 2014 年 3 月颁布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上述 两组杂志文章都是对这一规划的回应,标题则源 于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2 年首次提出的“中国梦”。 两组文章认为,城市化固然会给中国带来种种课 题和挑战,但中国将在克服、解决它们的过程中 进一步获得成长。 上述国务院颁布的规划和欧美的评论文章, 让人联想到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1943— )的主张。斯蒂格利茨 于 200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指出,21 世纪影响人类发展的,一是美国的高科技进步, 一是中国的城市化① 。以城市化为基础的中国愿 景,还可以追溯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与此同时,城市化率超过 50% 在中国城市研 究学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 市规划系的顾朝林教授等学者总结了国内外针对 中国城市化的研究,指出城市化研究从 2005 年 开始兴盛,这一结论正好是在中国城市化率超过 50% 的时候提出的。 城市史学的四项目的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大学攻读城市学专业, 必然要学习中国城市史和世界城市史。然而,课 本上介绍的是以城市形态为主题的知识和理论, 和中国城市化率超过 50% 的现实并无联系。也就 是说,城市化和城市史,即城市的现在和过去, 005城市史学史:城市的过往是今日的镜鉴 Historiography of City:Cities’Past as a Mirror of Today 005 在这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错位。由此, 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连载文章,探讨这 一 错位是如何产生的,以助于在现在和过去 之间更好地建立联系。 正 如 英 国 历 史 学 者 爱 德 华 · 卡 尔 (Edward Carr ,1892— 1982)在《历史是什 么?》(WhatisHistory? ,1961 年)中指出 的,历史的意义在于与现在的对话。这 一 观点同样适用于城市史和城市史学史。我 们的系列文章试图探讨城市史学的历史 (虽然有些拗口),这个立意正是目睹着中 国城市化率超过了 50% 而产生的,所以 这一系列文章也是过去与现在对话的一个 例子,因此,我们将专栏的总标题命名为 “城市的过往是今日的镜鉴”。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研究以及城市 史学的发展过程,能够和现在形成何种对 话呢?在此,我们想先阐明本文中几个 关键概念。“过去”和“历史”不同,“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