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1 群落的结构
2一.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出生 性别 年龄 死亡个体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空间结构、生态位、演替等种群群落
3思考讨论 P221. 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4思考讨论2. 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本题有一定开放性。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会使很多生物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有研究表明,养蟹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常规稻田,且放蟹密度越大,降低得越明显。为保护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在稻田中增加河蟹饵料的投喂量。
5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的群落靠什么区别 ?群落的物种数目用什么表示? 热带雨林 针叶林荒漠 沼泽
6二.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热带雨林
7二.群落的物种组成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物种丰富度越高
8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如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落叶针叶林内乔木层的优势种
9三.种间关系1.捕食(predation) 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实例:翠鸟捕鱼
10三.种间关系2.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概念: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实例:同一烧杯中饲养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X
11三.种间关系3.寄生(parasitism)概念: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现象 实例:蛔虫与人
12三.种间关系
13三.种间关系4.互利共生(mutualism)概念: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实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
14三.种间关系5.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 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也能各自独立生活 实例:海葵与寄居蟹
15三.种间关系6.种间关系汇总比较
16思考讨论 P251. 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答案】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17思考讨论 P252. 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提示】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一一海星之后,藤壶、始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18思考讨论 P253. 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答案】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
19随堂检测 (1)A、B、C、D的生物关系分别对应序号:③②①④(2)造成②结果是由于 竞争过程中一种生物最终因缺乏食物空间而全部死亡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寄生生物依赖于宿主生活,寄生关系不像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 寄生
20随堂检测(4)从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哪种关系中的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减少,另一种生物数量也增加/减少?它们是否是同步性的增加或减少 ?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数量非同步增加或减少,互利共生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步增加或减少 (5)如果判断图1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 (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哪种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21
222.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历史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导学案(含答案).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历史试卷.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参考答案.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合肥三十八中2023届九年12月月考测试卷(历史).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的文化杰作.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docx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本册总复习-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