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金陵城有王气之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金陵城有王气之说 自公元前333年战争结束以来,楚国在2300多年的时间里将这个地区称为“金陵市”。自古以来,超过40000年,古代南京地区的市、县(州、县、政府、街道、县等)的名称就有所增加。这在世界各国古城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而由于古都南京所特有的悠久、复杂的人文历史和其交汇吴楚、贯串南北、山水环绕、襟湖带江的特殊地理形势, 使其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歌咏古南京的诗词歌赋作品便尤其丰富多彩, 据笔者所收集已逾千首。 在收集和注析歌咏古都南京诗词作品的过程中, 涉及到古南京地域内的大量有关地名———这其中, 大部分在史料上或人们的认识中已有定见, 已毋需我们再作探究;但其中也有一些地名, 或是由于历史复杂多变, 而今人们不易把握;或是因有不同见解至今尚无定见, 或是被前人曲解, 而后人因袭下来;或是因缺乏实地考察而在有关资料上语焉不详, 等等。这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原诗词的理解和注析工作, 甚至会影响对我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是否能正确继承的重大问题。因而, 笔者在研读这大量诗词曲赋作品的同时, 也花了一部分精力, 对诗文中所涉及到的这部分地名作了一点探究。现摘其中部分内容发表于此, 以求方家指正, 并提请有关部门重视。 一、 金陵城的兴盛 公元前496年 (东周敬王二十四年) , 吴王夫差在冶城山 (今南京朝天宫一带) 设立手工作坊, 铸造兵器。公元前333年 (东周显王三十六年) , 楚威王兴师伐吴, 打败越军后, 在石头山 (今南京城西之清凉山) 设置金陵邑。“金陵”之名始于此。金陵, 冶炼金属之高地也。唐以后, 有人传为秦始皇东南巡途中, 在紫金山埋金以镇“王气”, 故谓“金陵”。此说颇为牵强附会。秦始皇东巡是在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 , 较楚之设金陵邑已晚了一百二十多年。南唐诗人沈彬《金陵杂题》诗句:“王气生秦四百年, 晋元东渡浪花船”, 是说金陵自秦朝始生“王气”之后, 至孙权建都建业 (从公元前220多年至公元220多年) 的历时四百多年, 此说是据传说写成, 作不得历史考据。唐房玄龄所撰《晋书·孙权传》和《张紘传》中记载:金陵有“王气”之说, 始于孙权的谋士张紘。张勃《吴录》记载:诸葛亮谓石头城“钟山龙蟠, 石城虎踞, 帝王之宅也”。而张紘和诸葛亮都远在秦之后。也就是说, 在秦时, 还未见古金陵城有王气之说。 六朝时, 古都建康城盛极一时。东晋初宰相王导谓“建康, 古之金陵” (《晋书·王导传》) 。公元589年, 隋灭南陈, 拆毁了古都建康的宫阙和城邑。唐初高祖武德八年 (625) , 一度曾改原江宁县为金陵县。这座古都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由于这座古城具有悠久而灿烂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山色湖光, 因而迁客骚人们, 对这座古城情有独钟, 古城的兴衰变化更易触发他们吊古伤今的文思, 尤其是唐代的诗人们, 在他们的诗文作品中, 总爱以“金陵”称呼这座古都, 似借此重温古都昔日的辉煌, 慰藉心中的寂寞和失落之感。在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诗文中, 最早采用“金陵”这一称呼的, 似是南朝谢朓的《入朝曲》 (内有“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之句) , 自此“金陵”一词便频频地出现在诗文作品中。在唐代诗文中, 出现“金陵”名称较早的是初唐王勃的《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王》:“遗墟旧壤, 数万里之皇城;虎踞龙盘, 三百年之帝国。关连石塞, 地实金陵;霸气 (是“霸气”而非“王气”) 尽而江山空, 皇风清而市朝改。”而在大诗人李白的诗中, 单我们本书中所涉及的在诗题中直接写明“金陵”二字的, 就有三十首之多。自此之后, 在歌咏古城南京的诗文中, “金陵”一词便是集“万千钟爱于一身”了。一直延至当今, 人们仍然常爱以金陵来代称南京。 二、 关于“瞳”与“”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东南巡钱塘、会稽返途中, 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秣陵”, 喂养牲口之高地也。秦始皇巡游时, 这一带为后方给养之地。据传, 秦于此建县时, 因始皇帝厌“金陵”二字的霸气 (而不是“王气”) , 遂贬其名为“秣陵”。笔者以为, 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历史上先有秣陵县, 而后才有三国东吴的建业城和晋时的江宁县。史载, 汉武帝曾封江都王刘敢的儿子刘缠为秣陵侯。公元211年, 孙权把政治中心从京口 (今镇江) 迁至秣陵, 改秣陵为建业 (即“建功立业”之意) 。后政治中心逐渐移至秦淮河北 (即现在的南京市区) , 秣陵仍是建业南面的门户和商业繁盛地区。晋太康元年 (280) , 晋灭吴, 再次改建业为秣陵, 在秦淮河南置秣陵县。南朝置建兴郡, 郡治即在此处。隋大业二年 (606) , 废秣陵县。东晋、南朝时, 该地处都城建康之南, 为都城防守之门户。南宋时, 建康为行都, 此处驻有重兵。明代置关, 称“秣陵关”。清代,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