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百喻经六则素材课件(百喻经六则ppt)
1、百句譬喻经经分上、下两卷,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分上、下两卷,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择取譬喻类的故事汇合而成的。萧齐永明十二部佛经中择取譬喻类的故事汇合而成的。萧齐永明年间,中印度法师年间,中印度法师求那毗地求那毗地译成汉文。它是一部以寓言译成汉文。它是一部以寓言的方式来譬喻佛法义理的通俗读物。号称的方式来譬喻佛法义理的通俗读物。号称“百喻百喻”,实则,实则九十八则,王孺童先生考证,找出了缺失的两则。每则九十八则,王孺童先生考证,找出了缺失的两则。每则先讲故事,后阐述佛法义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幽默先讲故事,后阐述佛法义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幽默诙谐,颇具文学趣味。诙谐 2、,颇具文学趣味。百喻经百喻经原无单刻本,一九一四年鲁迅捐资六十原无单刻本,一九一四年鲁迅捐资六十元于金陵刻经处刊刻,印行百册。此后流传渐广。元于金陵刻经处刊刻,印行百册。此后流传渐广。 鸠摩罗什(梵语鸠摩罗什(梵语 Kumrajva )(公元(公元 344 413 年),音译为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语的意思为“童寿童寿”。东晋时后秦。东晋时后秦高僧,闻名的佛经翻译家。与高僧,闻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真谛(499569)、)、玄奘 3、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义净(700711)(又说为)(又说为不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原籍原籍天竺天竺,生于西域,生于西域龟兹龟兹国(今新疆国(今新疆库车库车县)。幼县)。幼年出家,初学年出家,初学小乘小乘,后遍习,后遍习大乘大乘,尤善,尤善般若般若,并精通汉,并精通汉语,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语,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美。在东晋后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美。在东晋后秦秦弘始弘始三年(公元三 4、年(公元401年),年),姚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摩诃般若、妙法莲华妙法莲华、维摩诘维摩诘、阿弥陀阿弥陀、金刚金刚等经和等经和中中、百百、十二门十二门和和大智度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特别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由于译文特别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宠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宠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进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 5、后世进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三论宗宗之渊源。佛教之渊源。佛教成实师成实师、天台宗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闻名弟子有立。闻名弟子有道生道生、僧肇、僧肇、道融道融、僧叡,时称、僧叡,时称“四圣四圣”。 求那毗地求那毗地(394468)梵名)梵名Gun!abhadra 。意译作功。意译作功德贤。刘宋译经僧,中印度人。原属婆罗门种姓。幼即德贤。刘宋译经僧,中印度人。原属婆罗门种姓。幼即学习五明诸论,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后学习五明诸论,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后读杂阿毗昙心论而崇信佛法,遂剃发出家,并受具足读杂阿毗昙心论而崇信佛法,遂 6、剃发出家,并受具足戒。师为人慈和恭顺,专勤学业,先习小乘教法,博通戒。师为人慈和恭顺,专勤学业,先习小乘教法,博通三藏,后转学大乘教法,深研大品般若经、华严经等诸三藏,后转学大乘教法,深研大品般若经、华严经等诸经,进而读诵宣讲,并以佛法劝化父母,其父受师感化经,进而读诵宣讲,并以佛法劝化父母,其父受师感化亦归信佛教。刘宋元嘉十二年(亦归信佛教。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师经由海路至),师经由海路至广州,文帝遣使迎入建康祇洹寺,从事译经工作。师与广州,文帝遣使迎入建康祇洹寺,从事译经工作。师与慧严、慧观等于祇洹寺招集义学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