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广西专版正确使用熟语5.ppt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广西专版正确使用熟语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总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熟语”这一考点也是从考纲“正确使用词语”这部分分离出来的。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等。 ; “正确使用熟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 2.熟语的运用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 (1)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 (2)细致了解熟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 (3)辨别熟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2011·全国大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2011·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2011·重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去凤凰,???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 [分析]“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而(1)句在使用“下里巴人”这条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目无全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准确熟练。而(2)句在使用该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了。;类似成语有: 五风十雨 对簿公堂 大快人心 屡试不爽 久假不归 差强人意 万人空巷 光怪陆离 不刊之论 涣然冰释 空穴来风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冯河 酒囊饭袋 有口皆碑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奇文共赏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无长物 细大不捐 间不容发 罪不容诛 大方之家; 2.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如果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使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如: (1)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2)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分析]“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句(1)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句 (2)是学生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显然用错了对象。;类似成语有: 洗心革面 明日黄花 汗牛充栋 罄竹难书 擢发难数 豆蔻年华 行云流水 炙手可热 多事之秋 一挥而就 青梅竹马 耳鬓厮磨 相敬如宾 夫唱妇随 江郎才尽 挥洒自如 倚马可待 呼之欲出 信手拈来 鸿篇巨制 烘云托月 韦编三绝 相濡以沫 纵横捭阖 含英咀华 破镜重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