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沿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烤烟生产沿革 民国27年(1938年)烤烟引种成功后,由于自然条件适宜,遂得到较快发展。解放 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贵州烤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至90年代,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产烟 省。 第一节引种 贵州烤烟的种植始于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工厂内迁,技术人员、资金和设 备大量拥入,促进了贵州卷烟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消费习惯的变化,出现了烟叶原料 的紧缺,刺激的烤烟生产。 民国27年(1938年)春,贵州省农业改进所为了开发卷烟原料的生产,在贵定、龙 里、福泉、平坝、清镇、开阳、黄平、遵义、金沙、三穗等25个县采集当地土烟品种65 个,并从山东烟叶试验场、广西的柳州、贺县等地征集国外烤烟品种20个,由戴松恩、冯 福生等人在贵州省农业改进所内(现贵阳市油榨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拔鉴定烤烟品种。 结果表明,以美国弗吉尼亚的“黄金叶”(即“佛光”种,Virginia Bright Leaf)质佳产丰, 吸味及香气均臻上乘。民国28年(1939年),贵定县成立合作实验区,由李星辉任合作实 验区主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送去烤烟(时称美烟)种子,当年在该县新添司、新铺两地试 种,获得成功。民国29年(1940年),贵州企业股份公司派员驻贵定指导烤烟种植,产量 品质均较优越。以后,经逐年推广,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步扩大。民国30年(1941年),全省 烤烟种植面积为750亩,总产量达40.5吨;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17.5万亩, 总产量达8060吨;民国37年(1948年),种植面积达45.06万亩,总产量达17515吨。民 国38年(1949年)种植面积下降至15.25万亩,总产量下降至5965吨,单位面积产量仅 39千克/亩。1940——1949年的10年期间,全省平均每年烤烟种植面积为11.72万亩,烤烟 总产量平均每年为5286.1吨。 第二节发展 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鼓励和扶持农民种植烤烟,实行了合理的价格 政策,收购政策和奖励政策,并给烟农以经济扶持和技术指导,使烤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 展。 一.发展起步阶段(1950?1959年) 1951年春,当土地改革开始在中心地区进行时,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奖 励种植烟棉的办法,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烟积极性,使烤烟生产发展起步快,全省种植面积和 总产量逐年以较大幅度上升。特别是1954年省人民政府把烤烟列入贵州主要经济作物,大 力发展烤烟生产,抽调大批科技人员,并从贵定,瓮安,福泉等老烟区抽调一大批烤烟种植 能手开辟毕节,安顺,遵义等三地区为新烟区,这一重大措施奠定了贵州作为全国四大烟区 的格局。1955年,种植面积上升到32.3万亩,总产量达19335吨。1958年,种植面积进一 步上升到72.46万亩,总产量高达41390吨,单位面积产量也由1949年的39千克/亩上升到 57.1千克/亩。1950?1959年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平均每年达40.18万亩,总产量平均每年 达21950吨,分别为1949年的2.6倍和3.7倍。在此期间,烤烟生产技术也从解放前的粗放 耕种、品种混杂、烤房简陋的状态,逐步走向重视选用优良品种、提高田间种植水平、推广 河南省乔庄式烤房及其烘烤技术。所产烟叶具有味醇、色黄、叶厚、油份足的质量特色,在 国内烟叶市场中颇有声誉。尤其当时的贵定烟叶,曾有“黄金粉底鲜亮,油润光滑细如绸” 之美称,是贵州烟叶质量特色的代表,为全国三大名烟(福建永定烟、贵州贵定烟、云南玉 溪烟)之一,在国内享有盛名。 二、 起伏徘徊阶段(I960?1974年) 由于自然灾害和“左”的错误影响,使已经发展起来的烤烟生产长期处于起伏徘徊状态, 未能等到更大的发展。据统计,在1960~1974年的15年期间内,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为43.25 万亩,烟叶总产量平均每年为2.51万吨,仅略高于1950?1959年期间的平均水平,而且不 同年度间的生产状况起伏波动大,差异明显。1959年以后吗,天灾人祸使整个国民经济受 到影响,烤烟生产也明显下降。1961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下降至12.29万亩,总产量仅 4390吨,连烟杆皮、烟梢、烟杈都不得不加以收购,以充作卷烟原料。1962年以后,为了 恢复发展烤烟生产,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入粮食化肥的奖励政策,规定每收购一担 (50千克)烟叶,奖售化肥10~25千克、奖售粮食25~50千克。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下乡蹲 点办烤烟样板田,入贵州省农业厅、黔南州科委和农业局、福泉烟科所、贵州农学院等单位 共同在贵定、福泉举办万亩烤烟样板田。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烤烟生产的恢复发展都起到了 推动作用。1965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恢复到59.75万亩,烟叶总产量达到4.94万吨。但 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扶持鼓励烤烟生产的政策,被作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