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值班》中的英国戏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值班》中的英国戏剧 1 品特的文学风格—引言 哈罗德皮特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在20世纪下半叶,他是继肖伯纳和贝克特之后的第一位英国剧作家。马丁·艾斯林认为,品特戏剧中“精当的语言、简洁的风格、详细的洞察及深邃的情感为现代英语舞台开创了新局面”(Esslin 1961:268)。品特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撰写三十余部戏剧及若干诗歌、小说、电影剧本和政论文章,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戏剧界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独创性风格,被定义为品特式风格。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当时的流行思潮和文化理论影响,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特征———“不确定性”。品特的作品大多没有既定的因果关系或者深刻的背景剖析,无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还是戏剧中的场景、语言等都体现矛盾与威胁感,在带给观众强烈震撼的同时将“不确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将品特的创作,尤其是戏剧作品,与“不确定性”联系起来分析、思考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生日晚会》是品特创作生涯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显现出其后现代主义的创作倾向。 2 理性、文化与思想 二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环境引发众多学者对人类自身命运的重新审视,也开启一系列文化思想领域的全新革命。文化历史学家勃纳德·卢森堡在《大众文化》一书中从历史—社会学角度出发,用后现代一词描绘大众社会中的一种新的生活状况:“后现代世界给人们提供一切东西或者什么也没提供。对其可能性做出的任何理性思考都会使人产生这样的担忧,我们会被业已困扰着人类的各种社会狂暴行为压倒”(Rosenberg,White 1965:4-5)。现代性理论话语推崇理性,通过相应理论和时间规范建立思想和行动体系,进而重建社会。而后现代性拒斥关于社会和历史统一的、总体化的理论模式,肯定多样性、差异性、片段性和不确定性。这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差异也表现为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异。后现代主义拒绝社会的一致性概念和因果关联,拒绝庄严性、纯粹性、形式化等现代主义价值观,赞赏多样性、怀疑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其作品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结构和拼贴式风格等多元性的艺术倾向,反映当时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状况。哈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通过对当时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度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地概括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不确定的内在性”(Hassan1987:92)。“不确定的内在性”由“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组合而成。“所谓不确定性,我指由下面这些各不相同的概念共同勾勒的一个复杂范畴: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性、散漫性、反叛、倒错、变形。仅变形一项就统摄当今许多自我消解的术语,如反创造、分解、解构、消解中心、移置、差异、间断性、分裂、消隐、消解定义、非神话化、零散化、反正统化等。”(同上:126)这就意味着理性支配下统一中心的消解和对现存认识体系及价值观的动摇与怀疑,“不确定性”成为后现代主义追求的精神品格。戴维·洛奇指出,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意义超越和扬弃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典型观、理性意义的再现摹仿和人与世界的意义模式,攻击其对“确定性”的追求,宣布“不确定性”是自己的本质特征(Lodge 1986:12)。 3 品特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 二战的社会现实及当时的文化思潮对品特的作品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生日晚会》是他的第二部戏剧,1958年4月28日在剑桥艺术剧院首演。整部作品共有3幕,讲述钢琴师斯坦利在一栋由一对老夫妇经营的海边旅社借宿期间被二位外来者———戈德伯格和麦卡恩威逼利诱,随后在为其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不堪重负、精神崩溃,最终被戈德伯格和麦卡恩带走的故事,品特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其切身经历密不可分。他在童年时期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父母分离长达数年,战争带给他巨大而难以名状的恐惧。他曾经多次提及战争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深远影响。“那个时候,暴力猖獗。”(Dukore 1982:13)《生日晚会》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环境等虽带有现实感,但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威胁感和神秘感,这正是对当时环境的一种自然回应,是对二战后英国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3.1 自我救赎的结合性 “不确定性会导致散裂化和零散化。”(Hassan 1980:110)品特对《生日晚会》中的6个主人公———彼梯、梅格、斯坦利、露露、戈德伯格和麦卡恩的身份背景都没有给出清晰的设定,所以人们无从得知他们的真实信息: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历过什么,甚至连其命运最终如何也充满悬念。这里“人的形象被降到最低限度,被剥去了一切作为人的特征,他没有起源、没有发展、没有社会存在、没有个性”(施咸荣等1980:29)。 斯坦利作为整部作品关注的焦点和主角,是连接所有人物关系的纽带,也是最具“不确定性”特点的人物形象。他原本只是一个在旅馆和彼梯、梅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