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陵丧葬墓出土彩绘陶俑浅析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仰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和西周流行人殉, 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社会的兴起, 用大量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随之改变, 出现了用人形俑来代替活人殉葬的习俗。俑的质地以木、陶最为常见, 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宋代以后纸冥器开始盛行, 陶、木、石等材质制作的俑逐渐减少。
目前考古发掘获得时代较早的陶俑为东周时墓葬中所出土, 其造型简单, 仅见轮廓, 而且体形较小, 题材简单。隋朝统一全国, 这时俑的面貌较前朝各个时期有了很大变化, 上釉俑明显增多, 但颜色还是比较单调。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厚葬之风的日益兴盛终于成就了唐俑的繁荣。这个时期的陶俑包括文官俑、武官俑、天王俑、侍女俑、乐舞俑、骑马俑、胡人俑等, 成为这一时期常见的种类, 突出体现了唐人的生活习俗、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这个时期的陶俑风格写实而生动, 人物形象富有性格特征。尤其是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文官俑和武官俑, 不仅色彩斑斓, 质地细腻, 工艺手法精湛, 更以其独有的特点堪称中国古俑的压轴之作。
张士贵墓
张士贵墓 (658年) 贴金彩绘釉陶武官俑 (图3、图4) , 1971年出土, 通高73厘米, 宽38厘米。俑头戴兜鍪, 有护耳、披帻, 蹙眉、瞪眼、闭嘴, 留有小胡须, 身穿铠甲。铠甲前身左、右两片上各在胸口处装有圆形护镜, 铠甲背部连成一片。前后两甲在肩部用带扣相连。两肩披膊作双重, 上层为虎头状, 烘托出猛虎般威风的气势。着红色战袍, 铠衣下露出波纹状蓝色飘垂, 足蹬尖头战靴。通体有精心设计的图案花饰, 多处贴金, 双手握拳作持兵械状。神情严肃, 仪态英武, 透出一股大唐不可侵犯的威猛之势。
文官俑和武官俑是一对, 同为彩绘釉陶
唐朝的服饰章彩华丽, 影响了多个朝代。时至今日, 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 可见影响之大。这两件文、武官俑讲究的穿着正是这一时期服饰高端、大气又华美的有力佐证。
文官俑所戴的进贤冠和武官俑所戴的兜鍪都是唐代官帽的一种。官帽和官服一直是封建社会地位和权利的象征, 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敲门砖——文凭。两俑服饰皆是传统的官服式样, 色彩搭配极其讲究, 图案描绘细腻, 排列有序, 注入了当时上流社会流行风尚的诸多元素, 代表初唐官服的一种, 渗透着高贵和庄严的气息。尤其是甲衣上的装饰, 更加繁缛细致, 是初唐时期铠甲的典型样式。初唐的铠甲和戎服基本保持着南北朝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 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 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功能脱离了使用的功能, 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 又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
仔细观察两俑, 文、武官俑的眉毛、胡须都是一根一根地画上去的, 工笔到位, 细致入微。尤其是文官俑的耳孔都做出来了 (一般陶俑只做个耳朵轮廓, 根本看不到耳孔) , 可见工艺之高超。有了耳孔, 似乎表现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如此高大精美的两件陶俑出土, 震惊世人, 为多年来我国考古界所罕见。1996年6月, 两件陶俑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成为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两件文物曾先后去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 这也是对它们国宝级身份的进一步肯定。
两件陶俑之所以能成为国宝级文物, 除了精湛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外, 与它们的彩绘釉陶胎质有一定关系。彩绘釉陶是唐代一种陶俑制作新工艺, 是以瓷土做胎, 依制做瓷器的工艺程序烧制而成的。先烧至1100摄氏度成素胎, 再施铅釉以氧化焰烧至800摄氏度, 然后再敷彩描画, 彩绘釉陶故此得名。有的还贴金, 称贴金彩绘釉陶。昭陵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就是上述两件贴金彩绘釉陶文官俑和贴金彩绘釉陶武官俑。彩绘釉陶突出的是彩绘工艺, 用多种颜色画出眉毛、胡须、衣着的皱纹、花饰等。
由昭陵已发掘有彩绘釉陶俑的墓葬可以看出, 彩绘釉陶的上限是贞观十四年 (640) , 下限是麟德元年 (664) , 仅有20余年。在以后的墓葬里, 彩绘釉陶就销声匿迹了, 取而代之的是异军突起的唐三彩, 所以彩绘釉陶就成了昭陵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物。
彩绘釉陶成就下的两件艺术珍品是初唐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瑰宝,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考古价值, 不愧为“俑中精英”。
张士贵 (586—657) , 字武安, 弘农卢氏 (今河南卢氏县) 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后归顺李渊, 蒙授右光禄大夫, 后历第一军总管、通州刺史、虢州刺史等, 赐爵新野县开国公。武德九年 (626) , 助太宗发动玄武门事变, 事宁, 授太子内率。贞观时, 历玄武门长上、右屯卫将军、右武侯将军、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 改封虢国公。永徽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