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九龙山发现北仑姬蛙
在过去50年中,由于过度开发、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疾病传播等因素,许多动物群的数量迅速减少,物种灭绝。
随着分子技术的成熟,两栖动物新种和地理新分布被广泛发现(
两性异形现象普遍存在于动物界,表现为同一物种雌雄个体间的身体大小、体色、局部形态特征、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姬蛙科姬蛙属一新种北仑姬蛙(M.beilunensis)于2018年在浙江宁波北仑区被发现,
1 材料和方法
1.1 形态特征筛选
2017和2018年4月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28°22′35″,E118°53′32″,海拔660 m)采集到一种蛙类个体,拍照并进行体色和外部形态观察,确认为姬蛙属物种(图1a)。所捕获的31只个体测量完形态特征后随机挑选6只成体(3♂♂:LSULL20170422001、LSULL20170422002和LSULL20180422006;3♀♀:LSULL20180422001、LSULL20180422009和LSULL20180422012),用70%酒精固定,保存于丽水学院两栖爬行动物实验室,其余个体放回原捕捉地。
1.2 力学计量
参考
1.3 肌肉组织设计
用DNA提取试剂盒(GENVIEW-AT-DNA-50,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取6个标本的肌肉组织总DNA;参考
系统发育进化树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在MrBayes 3.2上进行构建。构树前,利用MrModeltest 2.3选择最适碱基替代模型为GTR+G,外群设置为北方狭口蛙。系统树中结点的置信度由后验概率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用Statistica 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前,用Kolmogorov-Simirnov和Bartlet方法分别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和方差均质性,形态学指标数据经自然对数转化后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等处理相应的数据。当统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时,进一步用Tukey多重比较进行检验。描述性统计值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显著性水平设置为α=0.05。
2 结果
2.1 结构性状的相似性
本调查发现的九龙山种群个体体色多为褐色或灰褐色,两眼间及背部具“蝴蝶状”斑纹,斑纹镶有浅色细纹,体侧及后肢侧面具纵行斑纹,体背后半部及后肢背面具有明显的圆形斑点(图1b,c);腹面乳黄色或白色,具密集小黑点(图1d);前后脚掌掌突两个,外掌突明显较内掌突发达(图1e,f)。体色及脚掌掌突特点显示九龙山种群与北仑姬蛙模式标本的形态特征相似。
对6只九龙山姬蛙属标本的线粒体16S r RNA的511 bp序列比对,发现16个变异位点、6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1.0和0.012。在GenBank上的BLAST比对结果显示,6个九龙山种群姬蛙属标本的16S r RNA序列与已知北仑姬蛙模式产地标本(CIBBL002~CIBBL006)的序列一致性最高,在97.8%~99.2%范围内。贝叶斯分析结果显示,6个姬蛙标本与北仑姬蛙聚为一支且明显分为两个种群,并与合征姬蛙构成姐妹群关系(图2)。各物种16S r RNA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九龙山种群与北仑姬蛙的遗传距离(1.4%)小于与合征姬蛙(M.mixtura)(3.7%)、冲绳姬蛙(M.okinavensis)(4.3%)、饰纹姬蛙(M.fissipes)(4.2%)、小弧斑姬蛙(M.heymonsi)(6.5%)、花姬蛙(M.pulchra)(9.4%)和粗皮姬蛙(M.butleri)(10%)的遗传距离(表2)。进一步显示九龙山种群个体与北仑姬蛙模式标本具有相似的遗传信息。
2.2 性别、年龄及性别与体长的相关分析
共测量来自九龙山的31只个体(25♂♂和6♀♀),形态特征描述性统计详见表3。实验涉及最小雌性个体体长为24.88 mm的怀卵个体,以此判定所检测个体均为性成熟个体。个体大小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性个体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表3)。两性个体中其余9个形态指标均与体长呈正相关(所有均P0.05)(图3)。对9个形态指标与体长的回归剩余值进行分析显示,仅前臂及手长存在两性差异,其余8个形态指标均不受性别影响,雄性的前臂及手长明显大于雌性(图3,表3)。
对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足长等9个特定体长的形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特征值≥1),辨析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原始数据52.47%的变异(表4)。第一向量解释34.36%的变异,并显示头宽和前臂及手长具有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