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诗歌复习备考:2023年江苏高考诗歌题 例说.docx

高考诗歌复习备考:2023年江苏高考诗歌题 例说.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复习备考:2023年江苏高考诗歌题 例说 高中诗词的学习,究竟要到什么水平程度呢?自然,高考就是最明显的“指挥棒”。 偏偏,今年的高考试题,恰恰徘徊在“典型”与“非典型”之间,于是,亮瞎了一众研究者的眼睛。 1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 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 答案分析 15. A “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16.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学问的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点 3 分。 3 典型性分析 诗歌内容是古人常见的讨论学问的研究之道。 诗歌内容,体现上诗题上。“答友人论学”,即本诗是回答友人讨论研究学问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不要纠结于字词这些皮毛知识,要去由表及里,直取内核,把握学问的精髓与灵魂。 不要借助于别人的分析与鉴赏,而要直取原著,直面作者,在学问的本源上去研究学问。 这样的观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 4 非典型性分析 但是,这次的诗歌中,用了两个对高中学生而言颇为难懂的手法。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理解的难度。 一是歇后省,它出现在第二联,“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剥落皮毛处,究竟指什么呢? 剥落皮毛,是个比喻。它把学问比喻成一头牲畜,那对学问的求解,如同解剖牲畜。剥落皮毛,比喻玩味字词方面的知识与用法。 剥落皮毛,然后把皮毛剥落的知识口耳相传,这是一种做字面功夫,获取皮毛知识的办法,并不能真正获得学问的精髓。 所以,要理解剥落皮毛处,就要从这个比喻出发,去揣摩,与皮毛对立的是什么? 黄庭坚在《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虚心观万物》中有诗句云:“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 原来,剥落皮毛处,实际意思后皮毛剥落之后所要求得的东西,而那,就是学问的真味,是隐藏在皮毛后的,学问的精髓。 原来,在古人那里,剥落皮毛,获得真实,其实是常见的一组典故。 于是,只要提到前半句,读者自然就想到了后半句,这就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人们只要说出前半句,听众自然知道,作者在说后半句。 二是,简省。它出现在最后一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字面上是说“卖花担上看桃李”,其实想说的是“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诗歌,因为字数与平仄的要求,常常让作者不能直接引用。于是,这里用了简省的引用办法,就变成了字面上完全看不懂的东西了。 应该说,这两种手法,对于古诗的研究者而言,并非太陌生的知识,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就有点“超纲”的意味了! 命题人也知道这两个坑太大了。于是,在命题的过程中,做了充分的补充。 第15题的第二个选项,“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就是对“剥落皮毛处”的真实意旨的陈说。 第16题,更是直接引出魏了翁的名言全貌,帮助读者理解最后一联。 这也算是命题人对考生的“非典型性”帮助吧! 5 附原诗翻译 回答友人讨论治学 林希逸 通过逐字逐句注释的办法治学,会使治学变得更加艰难。 于是逢着人就个个表扬曾参颜回那样艰苦卓绝的人物。 哪里知道剥落皮毛所要求得的学问真谛, 并不在流传在口耳间的字词解释上。 禅境要自我参悟才能求得印证认可, 成仙须要亲自修炼才能等待仙丹的回报。 不要卖花担上看桃李, 我到今天都一直回忆着鹤山的这句话啊!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