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默写复习备考:怎么破解“从对方落笔”的写法?例说.docx

高考语文默写复习备考:怎么破解“从对方落笔”的写法?例说.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默写复习备考:怎么破解“从对方落笔”的写法?例说 1 一道高考模拟题 最近的高三复习,遇到一道名句默写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 “______ ,______ ,______” 借设想亡妻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深刻思念,用的是从对方写己方的手法。 答案是什么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许多同学都做错了。当答案出来的时候,他们问: 我怎么知道这句诗,是亡妻在思念自己(这里的自己指作者自己)来表现自己(同样是作者)对亡妻的深刻思念呢? 现在的名句默写确实有些难。 2 高考新问题: 记忆性默写vs理解及应用性默写 过去的江苏卷,是“记忆性默写”,直接给出要你默写的句子的上下句,让你由上句写下句,或者依下句写上句。只要你背熟了,会写了,那么,临场想起来,就能做对。 现在的全国卷,是“理解性默写”。就是不仅要你会背会写,还要你会理解。知道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于是许多时候,学生们全诗都会默写,但是看不懂题目,不知道哪句应该写上去。 当然,还可能有更难的,那就是“应用性默写”。就是在一段写作的文字中,需要嵌入一则诗句。请你根据上下文的运用语境,填入一句诗。 只是这个考法,命题人要你默写一句诗,他自己就要拟写出一个段落来,那命题难度就太大了! 所以,现在的名句默写题,是“理解性默写”。 这样的“填空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上难度最低的题型。 过去称之为“送分题”。 过去,这道6分的名句题,采用的是简单背诵的填空题。3分的成语题,又采用的是特别“友善”的选择题,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选项去进行排除,理解难度大大削弱,做对可能大大提升。 于是,对命题人来说,分数就“送”到位了! 而现在,全都成了根据上下文的“阅读理解题”。稍不留神,你就读不出前后语境中的细微“暗示”,那你想到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就很可能“南辕北辙”了! 这种命题导向告诉我们,现在的高考试卷,就是要考你阅读实践中去理解应用的能力。 所以,平时、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多阅读的人,一定会更多地“沾光”。 多读多写,永远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只是确实积累久,见效慢。只是需要指导的人既有这境界,又有这耐心。 3 这道题怎么解? 回到题目。 这里有一个古典诗词常用手法:“从对方写己方”,在诗词鉴赏中,叫“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这句话出自于陆时雍的《诗镜总论》。 “代为之思”,即作者“我”代思念的对象去表达对方对“我”的思念之情。“其情更远”,意思是,写对方对“我”的思念,其表达效果,比写“我”对对方的思念,更为悠远丰富。 那,这样的手法,“我”——学生,怎么看出来呢? 动词。抓住动词,去猜测,去揣摩,去想象,这动作,是谁发出来的呢?是谁做的呢? 譬如,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里的几个动作,是谁做的呢?分析开来,是这样的: (亡妻)料得年年肠断(“我”,作者)处,明月夜,短松冈(亡妻的埋葬处) 从作者苏轼的口吻说,大体意思是: 你知道我每年肠断思念的地方,一定是明月夜,短松冈这亡妻所在的地方。 意思是不是有点绕? 作者悼念亡妻,本来是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现在偏从对方落笔,写对方在猜测我这个丈夫如何思念亡妻的。这就是“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这种手法,古诗常用。杜甫就用过一次。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终究是诗圣。人家从对方落笔,只是一两句,而他,一出手就是全诗。 当时,杜甫在长安,老婆儿女在鄜州,一个皓月千里的夜晚,杜甫想家了。可他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老婆在想他,而他们的儿女们还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想长安。 请注意动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独看,主语是老婆。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主语是作者“我”。 第二联的断句,应该是: 遥怜 \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远远地想来可惜的是,小儿女们还不懂得(妈妈为什么会)想长安。 第三联,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是作者在想象老婆一直想长安,想到了夜深露重。 最后一联,又宕开一笔。 前面三联,是作者在悬想,家里的老婆在想我,最后呢,是老婆还在向未来想,什么时候能够和作者这个丈夫见面,一起感叹人生飘零。 学习忠告:有效阅读,不二法门 回忆最初的考题所选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我们把这首诗和杜甫“月夜”两首诗放在一起看,这“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的特征,就显得更加清晰可感了! 现在看来,这道填空题,简直就是一道诗歌鉴赏题啊! 真的。有一年的江苏高考,真的就是对这句话的“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