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97-2006农田害鼠调查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020B 16备案号:19856-2007DB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397—2006农田害鼠调查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of pest rodents in the farmland2006-11-03发布2007-02-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 397—2006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华。 DB11/T 3972006表 B. 55XXX×年×X月XX区(县)鼠害调查汇总鼠害分级危害登记表平均±丘受害面积平均损失量平均损失地点鼠害等级损失估计总计捕获率平均密度(hn)(kg/ hm)(元/hm)(元)(%)(个/hm)0级1级2级3级4级制表人: DB11/T 397—2006农田害鼠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A)、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田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目的调查参考。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observed regions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2. 2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sample field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2. 3夹夜trap-night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踏板感量为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1夜为1个夹夜。2. 4夹夜法trapnight method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X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50支鼠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5m。与其平行间隔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50m)布放另1条夹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2条。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放3天。每次布放的地点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来地相距10加以上。2. 5有效布夹数the count of effective rattrap有效布夹数=布夹总数-(遗失夹数+空翻夹数)2. 6夹夜捕获率the rate of Trap-night capture夹夜捕获率(%)=捕鼠总数有效夹夜总数×1002. 7土丘记数法hi1lock count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盼鼠(lyospalaxspp,)、棕色田鼠(Microtusandarinus)的调查方法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1/4hm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土丘密度(个/hm):土丘数(个)调查面积(hm)1 DB11/T 397—2006食虫目的疆(Scaptochirusmoschatus)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2. 8鼠体重the weight of mouse carcass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3观测区鼠情调查3. 1观测区选择观测区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鼠害状况的典型地段.调查数据应能够反映特定环境中害鼠的平均密度和危害等级,采用夹法调查,一次调查布夹总数应≥300夹夜。3.2调查次数观测区每年至少2次,依据农业生产需要可增加调查次数。第1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前,为4月份。第2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为10月份。具体时间可根据各地鼠情确定或由业务主管部门规定。3.3调查内客调查害鼠的种类、改捕获率(%)、作物被害状况、危害等级以及害鼠造成的经济损失量。有条件的地方应调查危害特征。其结果填入表B.1。A样地鼠情调查4.1样地选择样地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害鼠的典型栖息环境,其区域应能够满是长期取样的需要,采用夹夜法调查,每次调查捕鼠量不少于30只。样地与观测区不重合,样地的地点设置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当样地内的鼠密度不能反应出害鼠数量变化时(例如:改变农田使用性质),可更换样地。样地距村镇距离不少于200m4.2调查次数每季度调查1次,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增加次数,直至每月1次。4.3调查内客害鼠种类、夹夜捕获率(%)、种群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紧殖状况、环境生态因子及其它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记入表B.2。调查结果应能够根据环境特点预测出鼠类种群变动趋势5害鼠种群繁殖特征样地的害鼠种群特征记入表B.3,其中各项参数采用下列方法计算5.1雌鼠繁殖特征紧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雌鼠紧殖率,成体雌鼠数平均胎仔数=胚胎总数有胚胎雌鼠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