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5-2014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DB34T 2055-2014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 16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055—2014 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oil camelliae anthracnose 2014 - 02 - 17 发布 2014 - 03 - 17 实施 安徽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I DB34/T 2055—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束庆龙、段琳、曹志华、郭树林、陈继东、陈名君、胡娟娟、张鑫、张克莉、 李多祥、徐善传、徐光余。 1 DB34/T 2055—2014 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及周边地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730.1-2008 油茶 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历史病株 History disease-plant 历史病株是指油茶林中存在的每年发病早、树上病部多、病斑扩展迅速、病果增长快、病落果率高 的少数高感植株,它们起着大量积累、增殖病原菌并对周围植株传播病菌的作用。 4 寄主、分布 4.1 寄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Q.Ktze.)、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steud.) 、杨(Populus spp.) 、柿(Diospyros kaki L. f.) 、核桃(Juglans regia L.) 、梨(Pyrus spp.)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ne) 、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苹果(Malus spp.)、桃 (Prunus persica Batsch.)等。 4.2 分布 油茶栽植区均有发生,以皖南、皖西等山区油茶林危害较重。 5 为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5.1 为害程度 油茶炭疽病为害程度的分为Ⅰ、Ⅱ、Ⅲ、Ⅳ、V共五级,详见附录A。 2 DB34/T 2055—2014 5.2 成灾标准 受害植株达到以下指标之一, 即为成灾: ——嫩叶被害率≥10%; ——新梢被害率≥10%; ——果实被害率≥10%。 6 疫情监测与调查 6.1 病情监测 在油茶园选择每年发病较重的病株并标号, 每年从 4 月中旬开始, 每隔 5 天调查一次发病率, 将 调查结果填入调查表见附录A。 6.2 植株抗病性调查 油茶林不同植株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在防治前做好病情的本底调查, 将不同地块或植株的病情划 分为轻、中、重 3 个等级,以便确定防治重点区或重点植株。 7 防治总则与措施 7.1 防治总则 7.1.1 无公害防治 油茶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 在防治措施上采用无公害治理措施, 以选用抗病品种和营林防病技术为 主,辅以无毒或低毒的化学防治。 7.1.2 耐雨水冲刷药剂 油茶炭疽病主要发生于雨季, 需选择波尔多液等持效、耐雨水冲刷类的药剂。 7.1.3 关键时期喷药 油茶炭疽病发生时期较长,定期监测, 选择关键时期喷药防治。 7.2 防治措施 7.2.1 选用抗病良种 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根本性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新造林必须栽植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按照 LY/T 1730.1-2008 的相关规定执行(病果率在 3%以下) 。 7.2.2 营林防治措施 7.2.2.1 清除林间病源 7.2.2.1.1 清除历史病株 3 DB34/T 2055—2014 每年发病高峰期, 在进行病情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标记严重感病植株(或“历史病株”) 。对于老 林, 可在冬季挖掉病株并带出林外烧毁,于次年春季补栽抗病良种; 对于幼林, 可采取高接换优的途径 进行换冠处理。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