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组织形式与聚落
开场动画
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主讲教师XXX,本讲我们将介绍:海南黎族传统村寨的社会组织形式与聚落。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那么在黎族先民时期,黎族传统村寨的社会组织形式与聚落是什么样的呢?
内容:
任何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都十分复杂,并包含了当地的人文特色。黎族传统村寨的形式和组织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可以插入关系图)首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以“黎峒”为内部组织的社会结构,在这样一个组织结构的环境中生存,黎族先民的住宅文化及聚落形式受其影响较深,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推进,黎族传统建筑形式及村寨聚落方式也跟随着其所在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过渡语:
我们所提到的“黎峒”,是什么意思呢?
内容:
黎峒,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中部山区,是一个包含有多个黎族村落的单位。 因为迁徙、繁衍等历史因素影响,使得每个黎族村落的人居数量和聚落大小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他们将村寨有选择性地安札在平坦的地方,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划意识,所以体现出散点式的分布状态,“山凡数十重,每过一重,稍有平坦之处,黎人即编茅居之,或数十、数百家相聚为一村,亦名一弓,有众至千余人者为大村,其小者仅止数家。”峒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多个村可以为一峒,一个大村也可以为一峒。这些数量众多的村寨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血缘关系,血缘单一性较强的黎族村寨则会以“峒”为组织形式统一管理。
过渡语:
黎族先民们为什么要以“峒”为组织形式统一管理呢?
内容:
因为黎族村民较为落后的生产力,对于农耕施肥的意识薄弱,所以使得他们经常性地搬迁,以寻找更为肥沃的土地,这一点也跟黎族传统的“山栏”文化密不可分,放火烧山以此来获取土壤肥力的做法使得他们没有在一个地区定居的习惯。
这一过程中,黎峒这种有一定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在搬迁时无法强制性地要求峒内每一个村落和每一户人家在确定的时间内统一搬迁,所以就会出现部分村落和居民脱离原有的黎峒组织结构,而搬离的村落又会在新的选址地繁衍生息,形成地缘及血缘关系更加牢固的新黎峒组织。这种意识使得每一黎峒内的黎族同胞都有较强的防卫意识,进而影响到黎族先民的住宅文化:“村之周围植刺竹为篱,厚者十余丈,择险要处开一二门户以为出入。门之左右常积多量竹木支干,以备遇敌时填塞门路之用。竹密而坚固,较之砖石围砦实为安盘。”
内容:
在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下,黎峒也产生了以“峒主”为主要领导阶层的封建社会形式的领导者,《黎岐纪闻》中曾记载:“黎头,辖一峒者为总管, 辖一村或数村者为哨官。大抵父死子代,世世相传,或间有无子,而妻代之及弟代之者,为众心所归而公立之也。凡小事听哨官, 处断大事则投诸总管,不能处始出而控告州县。”由此可见峒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峒主权利的世袭制也使得这种社会组织模式存在较强的封建意识,峒主一方面带领着峒内同族村民寻找更加适宜居住的土地,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分化和扩张自己所领导黎峒的势力,因此峒与峒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它们的关系理论上是相互平等的,但由于村落人数及地方资源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存在着强弱比较,加之相对落后的文明程度无法较好地约束峒主或是峒主所管辖村内村民的素质,所以邻村之间的摩擦与矛盾经常发生,一些小矛盾在高度集权且防卫意识本就强烈的峒内就会被夸大,冲突和械斗就在所难免了。
过渡语:
为了约束峒主或是峒主所管辖村内村民的素质,避免冲突和械斗。
内容:
村寨组织结构对传统聚落形式以及建筑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举例:以海南省五指山初保村为例,解放前初保村这一片区域是当地“哨官”王庆南的驻地(哨官和峒主在某些职能上相似,是以黎峒为单位选举而出的地方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民望。一些小事都由哨官出面解决。民国期间政府抚黎专员在合亩地区,将哨官委任为团董,以此来管理地方民政和维护治安)。目前初保村居住的黎族村民由王姓和陈姓两种姓氏为主,2016年人口统计初保村这两类黎族村民共有四百余人。
目前将初保村的演变历史联系其聚落形式及传统建筑就可以发现,初保村在村落选址以及聚落形式上具有黎族原始血缘部落“黎峒”的文化特质,首先是其层级明显的地势特征,初保村的选址十分巧妙,通过分析其地理位置就可以发现位于初保村北、东、西三个方位的都是具有水源的山谷台地,只有靠近南方的山地上才会呈现目前高差明显的地势特征,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原始时期初保村的封建统治阶级,峒主及其他领导阶层利用地势来区分自己和普通村民的差别,较高的地势象征更大的权利和享受更多的资源。举例结束
除了黎峒外,黎族原始社会还有着漫长的“合亩制”阶段,意思是由十几二十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共同耕种一块田地,合亩的成员共同劳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abaqu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塑性模型.docx VIP
- 医学课件-皮肤软组织感染.pptx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食材分拣、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整体配送服务方案.docx VIP
-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实践经验分享试题附答案.doc
- 2025年辽宁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油漆来料检验报告.docx VIP
-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