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B 16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248.12—201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2部分:瘤黑粉病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evaluation of maize resistance to pests-Part 12:Common smut2016-10-26发布2017-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3发布
NY/T 1248. 12—2016前言NY/T1248《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拟分为13个部分:第1部分:大斑病;-第2部分:小斑病;第3部分:丝黑穗病;第4部分:矮花叶病;第5部分:玉米;第6部分:腐霉茎腐病;第7部分:镰孢茎腐病;第8部分:镰孢穗腐病;第9部分:纹枯病;一一一第10部分:弯孢叶斑病;一一第11部分:灰斑病;第12部分:瘤黑粉病;第13部分:粗缩病。本部分为NY/T1248的第1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洁、孙世贤、王晓鸣、晋齐鸣、李晓。1
NY/T1248.12—201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2部分:瘤黑粉病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玉米抗瘤黑粉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本部分仅适用于栽培玉米(ZeauysI.)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玉米和玉米近缘种对瘤黑粉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瘤黑粉病common smut由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muydis(DC.)Corda]侵染、引起植株叶片、叶鞘、苞叶、气生根、茎秆、雄穗、雌穗等幼嫩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菌瘦为特征的玉米病害3瘤黑粉菌接种体制备3.1病原物分离对发病植株的菌瘦中的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为黑粉菌后,采集冬孢子.通过表面消毒后.置于PDA平板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纯化培养和致病性测定,3.2病原物鉴定3.2.1病原物种的鉴定对用作抗病性鉴定接种体的病原物应进行种的鉴定·依据形态学特征确定病原物的种级分类地位(参见附录A)。3.2.2病原物遗传交配型的鉴定采用不同的2个菌株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otatosucrose agar,PSA)培养基平板上混合培养.可产生双核菌丝体的成对菌株视为不同遗传交配型。3.3接种体繁殖接种体繁殖方法为:将保存的菌株转至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中,在27℃、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3d.即产生大量担孢子,可用于接种。4抗病性鉴定圃4.1鉴定圃设置鉴定圃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能够进行田间灌溉和排涝.或具备叶面喷雾设施4.2鉴定设计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鉴定选育品种时.每份材料种植2行.每15份品种设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料(见附录B);鉴定种质资源时.每份材料种植1行.每50份种质设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料。鉴定小区两端应种植不少于2行的保护行。4.3种植要求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相同。鉴定小区行长5m.行距与植株密度根据各区域品种试验要求确定,条播或穴播。对选育品种进行抗性鉴定时.双行留苗≥50株;对种质资源等材料进行抗性鉴定1
NY/T1248.12—2016时,单行留苗≥25株。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5接种5.1接种时期接种时期为玉米6叶~7叶期。接种选择在上午或阴天时进行,同批次鉴定材料应在同一天完成。5.2接种方法采用注射法接种。将不同地点来源的2组不同遗传交配型的菌株分别繁殖后等体积混合,经过滤后将担孢子悬浮液稀释至浓度为1.0×10°个担孢子/mL的接种悬浮液.加人0.01%的吐温20(V/V)。用连动注射器从幼苗茎侧方刺人接种,接种量为2mL/株。5.3接种时的田间管理接种后进行灌溉.保证病菌侵染所需的湿度条件。鉴定材料全生育期内不喷施农药。同一项农事操作应在同一天内完成。6病情调查6.1调查时间在玉米进人灌浆后期进行调查,同批次接种、生育进程相近的材料在同一天完成调查。6.2调查方法逐株调查每份材料·记载长有菌瘦的发病植株数量,计算每份鉴定材料的发病株率。6.3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发病株率见表1。表1玉米瘤黑粉病病情分级病情级别描述1发病株率0%~5.0%3发病株率5.1%~10.0%5发病株率10.1%~20.0%7发病株率20.1%~40.0%9发病株率40.1%~100%7抗性评价7. 1鉴定有效性判别当设置的高感对照材料发病程度达到感病(7级)及以上时,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7.2抗性评价标准依据鉴定材料群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T 1530-2007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pdf
- SY_T 7071-2016陆上节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检验项目及技术指标.pdf
- SN_T 2780-2011氧化铝中铅、镉、铬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pdf
- SB 10009-1999冷冻饮品检验方法.pdf
- NYT 1733-2009有机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pdf
- SY_T 5968-2011探井试油质量评定规范.pdf
- QX_T 94-2008寒露风等级.pdf
- RB_T 007-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利用企业自有检测资源规范.pdf
- NYT 1306-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杏.pdf
- SBT 10525-2009虾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