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唐故吏常选柳府君墓志铭并序》辨误
1986年,《中原文化遗产》第二版发表了《刘福国王墓志》一文。在《墓主人的生活经历和官职》中,墓主人刘若丝的“官职”是“唐朝的制度,五个雇员的母亲和妻子是地方君主。柳妻梅氏封县君夫人,是知柳官居五品。据此推论,吏部常选似为吏部掌选补流外官之吏部郎中。”这个“推论”,十分靠不住。
据查《新唐书·选举志》、《旧唐书·职官志》,吏部常选本义如下:“取士之科……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具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新唐书·选举志》)其“选”的方法,不外乎是“考”。“五品以上不试,六品以下始集而试”。书(书法)、判(文理)合格,再“铨”选以“察其身言”(等于体检目测和口试),然后“注”籍;经过三铨三注,最后给一纸“告身”,算是稳稳得官了。所谓“吏部常选”,就是文官从赴试到及第得官这一短暂考选过程。至于实授何官,还待主司奏授。其品级,除门资出身子弟、勋官子弟、罢官起复等参选人员外,都只有九品,进士最有出息,也只九品。
柳若丝就是由此获了个“吏部常选”头衔,再结合墓志序文来看:“举闲□□,不贵青楼户矣,则鹖冠蜎子,未足阶也”。“志好野逸,靡趋王侯”,说明柳若丝在参加常选前,也未做官。鹖冠蜎子,是春秋、战国时楚国两隐士,用隐士来比喻墓主人的生平,说明他没受官职。“浅析”把他拟为握有实权的吏部郎中,实在过于高比了。
按常规,常选一关已“入等”,本应即时落实官职了,但柳若丝生不逢时,安史乱后,吏部只是“三数岁一集,选人猥至,文簿纷杂,吏因得以为奸利,士至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阙员亦累岁不补”(《新唐书》)。偏他寿命又不济,微官未得,人梦黄梁;故墓志上只落个“吏部常选”的虚荣完事。
以“吏部常选”作为生平履历的,也偶见一例。《全唐诗》卷114周瑀简介云:“周瑶,曲阿人,吏部常选。诗三首。”
至于柳妻梅氏的封爵,县君是正五品。按《旧唐书·职官二·司封郎中》条内说:“若内命妇……三品四品之母,并为正五品县君。”柳若丝的次子柳自清,官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刚好
以上是对柳若丝吏部常选及其妻梅氏封爵来源的考辨。
下面谈谈“浅析”对墓志的标点、注释失当,而产生的歧义问题。
一、“兹土也,地灵人杰,不亦宜乎夫人汝南梅氏祔焉。”按:此处“不亦宜乎”后应断句。“地灵人杰”,是承上文“翼轸之北”来的,显系用《滕王阁序》文意,嘉美柳若丝。如按“浅析”断句,似是有了梅氏祔葬,才显得“兹土地灵人杰”,柳若丝反而算不得“人杰”了。
二、“夫人则梅伯之苗裔矣。外柔内敏……德闻于上帝。乃封青州北海县君夫人,春秋七十有一。以建中初,正月十九日,终于新野县之私第。”这几句应标点为:“外柔内敏……德闻于上帝,乃封青州北海县君。夫人春秋七十有一,以建中初正月十九日终于新野县之私第。”“县君”是女人封号,后面不必用“夫人”字样。“夫人春秋七十有一”,恰好作句子主语。“初”指“元年”,应与“正月十九日”连读。
三、“次子自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应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唐朝“检校……”多得至极,多是兼职虚荣无实权的官。
四、柳自清“口产竭家,改卜大茔,未终人子之孝,天命有限而疴疾。不幸今也,则亡。”后三句应断为“天命有限而疴疾不幸,今也则亡。”后句是用《论语》对哀公问好学原句,墓志上“亡”字用本义“死亡”。墓志这一小段是说:父母合葬,原是自清安排的,但临葬前,自清却死了,于是由其兄柳泚独力“毕茔卜。”“义继颜冉”:颜回、冉伯牛,都是中年夭折,志文用来比自清。柳泚承弟遗志,接办葬务,故墓志作者赞他的“义”。
五、“浅析”在考证中还有一处误解:在引用《旧唐书·梁崇义传》中。“宝应二年三月,崇义杀昭与(于)南阳……。”括号中的“于”,是“浅析”作者以为原文“与”系误字或和“于”通用,其实不然。梁崇义杀其同列,有李昭与薛南阳二人。“南阳”是人名,非地名;崇义杀此二人时在襄州(湖北襄阳),也不是在河南南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