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书南不如传》中的百越与
《魏书》第82卷《南蛮传》中有一个关于“蛇”的记录。“南蛮不同,到处都是中国人,”。曰蜒、曰獽、曰俚、曰獠、曰, 俱无君长, 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 好相攻讨。”“蜒”, 文献中有“蜑”、“狿”、“蛋”、“疍”等多种写法, 历史上曾有两支以此命名的少数民族, 一为汉唐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的陆居疍族, 一为宋代以后岭南出现的水居疍族。
不少人谈到岭南水上疍民源流时, 根据上引《隋书》记载, 认为水上居民意义的“蜒”名称自隋代已有。如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谈到两广疍人与壮族极有关系, 就在引用该文后说:“既系古昔百越之族, 则当系岭南土著的一种。大约古时荆扬地方和自四川以至云南两广, 均有此族居住。”
《隋书》此处的“百越”是“古先”所谓的百越, 即秦汉史籍对中国南方民族的泛称, 地域大致覆盖整个长江以南, 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 百越杂处, 各有种姓”。
《隋书·南蛮传》列举的古百越人还包括獽、俚、獠、等少数民族, 仔细分析这些民族, 也有助于理解此处“蜒”的民族属性。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分布在今四川、重庆长江三峡两岸山区。《华阳国志》曾多次记载獽的活动情况, 并与蜑并称。其卷1《巴志》载巴郡“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 巴东郡“东接建平, 南接武陵, 西接巴郡, 北接房陵, (多) 奴、獽、夷、蜑之蛮民”, 涪陵郡“山险水滩, 人戆勇, 多獽、蜑之民”。《隋书》卷29《地理志》“梁州”条也记载:“又有獽狿蛮賨, 其居处风俗, 衣冠饮食, 颇同于獠, 而亦与蜀人相类”。 (此处的“狿”与“蜒”通假, 清郑珍《说文新附考》卷6考证“蜑”字时指出, 《隋书·地理志》“云蜀郡有獽狿, 则俗改从犬配獽。”) 汉晋间梁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全境、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可见, 古代文献中“獽”“蜑”并称, 都指长江中上游流域少数民族。
俚是汉唐间活跃在今广西邕江、郁江和浔江以南, 广东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和海南岛等广大地区的岭南土著民族, 古高凉地区、西江流域和海南岛是其聚居中心, 晋隋期间他们势力最强盛, 冼夫人是俚人著名领袖。《隋书》多处记载岭南俚族活动情况, 卷80《谯国夫人传》载:“时番州 (即广州, 因避杨广讳而改名) 总管赵讷贪虐, 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亲载诏书, 自称使者, 历十余州, 宣述上意, 谕诸俚獠, 所至皆降”, 谯国夫人即冼夫人, 她因协助隋朝平定岭南功勋卓著, 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卷31《地理志》又载:“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其俚人则质直尚信, 诸蛮则勇敢自立, 皆重贿轻死, 唯富为雄。”岭南俚人是先秦时期西瓯、骆越等古代越人未融合于汉族者的后裔。
獠是南方古代民族, 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隋书》多次提到獠人, 如卷31《地理志》说岭南獠人“刻木以为符契, 言誓则至死不改。父子别业, 父贫, 乃有质身于子, 诸獠皆然”;卷65《薛世雄传》载:“炀帝嗣位, 番禺夷、獠相聚为乱, 诏世雄讨平之”;卷29《地理志》“梁州”条记汉中“傍南山杂有獠户”。史籍谈到六朝隋代岭南民族时常俚獠并称, 如《宋书》卷97《林邑国传》载:“广州诸山并俚、獠, 种类繁炽”;《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也说广州“滨际海隅, 委输交部, 虽民户不多, 而俚獠猥杂”;前引《隋书·谯国夫人传》也是俚獠并称。因此, 从语境上看, 《隋书》卷82所谈到的獠更多是指岭南少数民族。
俚、獠本为一族, 獠由俚人发展而来, 与汉族逐步融合者为俚, 未融合于汉族者为獠。陈寅恪说:“属于广越诸州范围, 有所谓獠, 或以夷獠俚獠等联缀为词者, 当即伯起书 (即魏收之《魏书》) 之俚也”,
此外,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记载证明《隋书》此处所说蜒人、獽人是长江中上游流域族群。《隋书》由魏征任主编, 各列传成于众手, 贞观十年 (636年) 完书, 李延寿即其参编者之一。理解上引文可以参考李延寿显庆四年 (659年) 完书的《北史》, 该书卷95记载蛮、獠、林邑、赤土、真腊、婆利传记。从该文的前后记录可以清楚地看出, 李延寿所说的“蜑”, 与“獽”一起, 都是长江中上游流域的“蛮”族, 大致分布地域为“在江、淮之间, 部落滋蔓, 布于数州, 东连寿春, 西通巴、蜀, 北接汝、颍, 往往有焉”。
最后, 《隋书》、《北史》都点明“蜒”等少数民族是“俱无君长, 随山洞而居”, 即蜒是陆居族群。而岭南水上疍民居住在水上, 以江海捕捞为生。两者的族群特征差异明显。至于只录林邑、赤土、真腊、婆利四国, 《北史》卷95明确指出是因为其他国“事迹湮灭”, “今可知者四国而已”。故不可因四国与岭南相连而推导出列为郡县的“南蛮”为岭南诸族。
综上所述, 《隋书·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