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金银器的初步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时期金银器的初步研究 大同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北魏平城时期。北魏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定都近百年。其间,北魏政权统一中国北方,打通往来西方的丝绸之路,使首都平城成为丝绸之路东端重镇,形成异域胡商集聚、奇珍异宝云集的繁盛场面。当时,大同地区是南迁鲜卑人群与当地居民杂居与融合之地,胡风汉韵,各领风骚,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 公元5世纪北魏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首都平城为北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人口百万的国际都市。因此,大同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色鲜明。从出土的金银器看,不论造型、纹饰和工艺上都独具特色,鲜卑文化的因子、汉文化的熏陶以及丝路文化的濡染,都从不同侧面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西亚、中亚的舶来品,以其优美的造型、精致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一 金耳饰及其他金饰 鲜卑人和北方其他草原民族一样有喜爱金银的传统。东汉晚期以后,鲜卑文化特色的金银器逐渐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地区金银器的代表 动物纹牌饰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装饰品。1994年大同市大同县安留庄北魏墓出土的瑞兽纹金箔饰(图一),器物中心锤揲出兽纹,圆眼尖耳,细尾上翘,具有典型的鲜卑特色。动物纹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动物本身,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其用途是作为早期萨满教的神灵及鲜卑人的保护神。 鲜卑金牌饰的图像内容以草原动物为主,如鹿、马等,而龙凤纹更多是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产物。2002年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出土的镂空龙纹金牌饰(图二),采用透雕技法,以镂空龙纹为主题纹饰,昂首向前,鬃毛卷翘。 除金牌饰外,最具鲜卑特色的金银器当属各种首饰,主要有耳饰、步摇冠、简单的折股钗、圆环式指环、腕钏等。 需穿耳佩戴的耳饰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行,且并非女性专用,男性也普遍佩戴。鲜卑人以佩戴各式金耳饰和嵌宝石金耳饰为多,在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且墓主人信息明确,大体上分为素面、螺纹花式、嵌宝式及连坠式等。 表面光素的圆形或椭圆形耳环是出土最多、形制最简单的一种,多由中间粗、两端细的金丝弯曲而成,断面呈圆形、方形、八边形等。复杂的环上再盘圆环,如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的一件金耳环(图三),在素面大圆环下焊接三个并列的小环,各环之间用小粒金珠焊接。大环中间粗两端细,断面最大径0.22厘米,小环的环径约0.37厘米,小珠的直径约0.17厘米。 螺纹花式耳环饰螺旋状纹饰,如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的一件金耳环(图四)。该墓群出土的另一件螺旋纹金耳环(图五),环外侧部分焊有一小柱,断面近圆形,直径0.1厘米,长1厘米,上套一可转动的金花瓣。 大同地区还出土有少量嵌绿石金耳环(图六),环为椭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开口,两端各有一小孔。环外侧镶嵌圆形、水滴形绿松石三行,等距分布三个乳突,上嵌绿松石,具有鲜明的鲜卑风格。北方游牧民族地区耳饰多喜爱用绿松石穿饰,追求金碧辉映的美感。 连坠式耳饰在耳环下悬挂一组连坠饰物,包括珠饰、小铃、金饰片和宝石等,装饰华丽繁缛,一般为鲜卑女性佩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金耳坠一对(图七),整体以金丝拧成的轴杆上悬挂金球、六瓣花形金片。每一花瓣下端钩垂金链及小金铃,花芯以金链垂球形铃。金耳坠挂链的双丝套扣工艺尤为考究,与内蒙古出土的拧丝坠叶式耳坠相似,具有鲜卑民族风格。 2004年,在大同城南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一对嵌宝石金耳坠(图八),金耳环上挂一嵌宝石金托,中嵌水滴状红宝石。另挂细金丝拧成的金绳,上悬镂空金球、圆形金片及金铃。金绳下端系细金链,每根金链垂有金质尖锤体。 二 尔甘地区出土的金银盘、杯和杯 北魏重视与西域诸国的交往。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广大地区,西域各国“始遣使来就”。北魏对丝路大力经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太武帝曾遣使六赴西域,西域诸国也遣使来献,直接促成了丝路的繁荣,使得平城成为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在大同地区的墓葬和遗址中发现大量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遗存,包括金银器、玻璃器、波斯银币等。 2011年大同御河东岸恒安街北魏墓出土金耳坠一对(图九),主体为一圆环,环身上部圆细,中间有一向内的机括;环身下部锤揲成扁宽状,中间錾刻一人面,双龙张口相向。环身坠饰一为小金棒,自上而下依次穿有扁金饰、珍珠、绿松石、花草纹镂空金饰和玛瑙珠;另一为嵌紫水晶金托。圆环外侧饰掐丝而成的三组图案,上为花卉,中为人面,下部为凤鸟,内嵌各色宝石,周边饰联珠纹。环身两侧上方焊接金链,现仅存一条。其工艺繁复,运用了锤揲、錾刻、掐丝、镶嵌及金珠焊缀等技术。北魏墓葬中出土金耳饰较多,但像这么精美的在国内极为罕见。它与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地区出土的双龙守护国王耳坠非常相似,极具中亚风格特点 1981年在大同小站村北魏封和突墓(504)出土的鎏金银盘(图一〇)当属国内发现最重要的一件萨珊金银器。盘内壁锤揲出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