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810月中国鱼类香港海鸥菌监测报告
1
1.1 采样区面积选取
2005年8月至10月,选择广东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河北省五个省。每个省根据其地理位置选择四个市(区)的水路批发销售基地、零售市场或销售点作为采样区。根据无菌采样的原则,选择新收获的鱼类产品,包括小鱼和海水鱼类。采集的鱼类置于塑料袋中加水充氧后4~8 h内检验。
1.2 培养基
头孢哌酮血琼脂平板
1.3 香港海鸥菌的培养
鱼类样本体表用75%酒精棉球消毒, 无菌条件下用剪刀打开腹腔, 取出完整的动物肠道, 分别剪断动物的中肠和后肠, 将棉拭子插入肠道, 旋转一周, 采集肠内容物。采样后用棉拭子直接涂布头孢哌酮血琼脂平板。每个样品涂布2块平板, 置37℃温箱微需氧培养48 h。
香港海鸥菌在头孢哌酮血琼脂平板为浅白色圆形光滑菌落, 直径2~2.5 mm, 平板带有特殊腥味, 菌苔湿润略粘, 革兰染色阴性, 无芽孢, 无荚膜, 镜下形状呈海鸥状或螺旋杆状, 大小为0.79~2.5 μm×1.0 μm, 可有端生鞭毛。
挑取符合上述条件的可疑菌株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再次分纯, 同时进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接种并穿刺三糖铁琼脂, 37 ℃微需氧培养48 h。香港海鸥菌对精氨酸双水解酶为阳性, 且在三糖铁琼脂上生长, 培养基仍保持原来的红色。然后挑取血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这两项试验结果都是阳性的菌株, 使用API 20NE和API 20E进行生化鉴定。
2
2.1 浙江、浙江、福建
5省鱼类产品总采样量为1 097份, 其中广东省为222份、广西220份、浙江269份、福建184份和河北202份。在总采样量中, 淡水鱼类产品占总采样量的84.41% (其中草鱼、鲤鱼采样量占淡水鱼类产品总量的53.46%) , 海水鱼类占总采样量的15.59%, 采样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香港海鸥菌的形态、生化特性
本次调查共分离出香港海鸥菌22株, 所分离菌株在37 ℃微需氧培养48 h后, 香港海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为浅白色圆形光滑菌落, 直径2~2.5 mm, 菌苔湿润略粘 (图1) 。该菌革兰染色阴性, 无芽孢, 无荚膜, 镜下形状呈海鸥状或螺旋杆状, 大小约为0.79~2.5 μm×1.0 μm (图2) 。
香港海鸥菌在API 20NE 和API 20E的生化反应特征除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酶、脲酶、癸酸盐、己二酸和苹果酸盐阳性外, 其余生化反应均为阴性, 香港海鸥菌不氧化或发酵任何糖类, 其生化反应见图3和表2。因此根据所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API 20NE及API 20E生化反应结果, 对比香港的参考资料
以基本认定本调查分离到的菌株为香港海鸥菌。
2.3 检出率
在5省1 097份鱼类样本中, 淡水鱼926份, 检出香港海鸥菌22株;海水鱼171份, 未检出香港海鸥菌。淡水鱼中草鱼的检出率最高, 为7.69% (19/247) , 其次为鲤鱼0.81% (2/248) , 其他淡水鱼为0.23% (1/431) 。广东省总采样量222份, 检出香港海鸥菌15株 (14份为草鱼, 1份为鲤鱼) ;广西总采样量220份, 检出香港海鸥菌7株 (5份为草鱼, 1份为鲤鱼, 1份为鳙鱼) ;浙江、福建和河北三省均未检出阳性样本 (见表3) 。
3 淡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的现状
2004年香港调查表明
目前香港海鸥菌已成为广东淡水鱼输往香港的必检致病菌之一。虽然我国尚未见香港海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但由于和香港频繁的经贸往来, 且香港海鸥菌又是污染人群消费量极大的淡水鱼产品, 因此增加了我国香港海鸥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香港海鸥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由于淡水鱼产品介导的, 因此淡水鱼产品“从养殖到餐桌”各环节都有可能被污染。因此, 应监测淡水鱼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及其流行趋势, 加强预警和预防。
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食源性病原菌, 我们首次对5省鱼类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状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然而, 目前有限的资料尚不足以代表国内淡水鱼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的整体状况, 对污染菌株的分子分型及遗传变异规律等, 还没有全面的认识, 缺少成熟的快速分离鉴定技术手段。因此, 研究并不断完善香港海鸥菌分离鉴定方法, 更大范围地开展我国淡水鱼类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监测 (包括沿海及内陆地区) , 有利于真实地评估香港海鸥菌威胁我国人群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险性, 制定科学的预防、预警和控制措施。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