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伏符》与刘秀
汉代时期,预言的盛行。《赤伏符》是当时盛行的谶纬之一,其对两汉之际政治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赤伏符》,学者们已有所探讨,但由于相关资料真伪混杂,至今有些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在此笔者就其中若干问题作些考察,以期推动《赤伏符》研究。
一、 夷集约龙斗野
晋代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上》中收录了光武帝封禅铭文,铭文引《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汉书·楚元王传》:“初,歆以建平元年(前6)改名秀,字颖叔云。”
虽然刘歆更名与《赤伏符》无关,但《赤伏符》产生却与刘歆密切相关。《汉书·王莽传下》对刘歆等反王莽一事有详细记载:
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及其言,以语大司马董忠,数俱至国师殿中庐道语星宿,国师不应。……后涉特往,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族,奈何不信涉也!”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涉曰:“……疑帝本非我家子也。董公主中军精兵,涉领宫卫,伊休侯主殿中,如同心合谋,共劫持帝,东降南阳天子,可以全宗族;不者,俱夷灭矣!”……歆曰:“当待太白星出,乃可。”
《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四年)秋,大白星流入太微,烛地如月光。”
《赤伏符》又云“四夷云集龙斗野”。“四夷”乃是对四方少数民族的合称,“云集”乃“汇集”之意。袁宏《后汉纪》多用此词,“英杰云集,百姓归往”;“百姓为之云集”;“百姓归心,贤俊云集”等。“四夷云集”指的是王莽后期四夷叛乱不止。据《汉书》记载,王莽称帝之后,四方少数民族叛乱不止,并且愈演愈烈。
始建国元年(9),王莽遣使换单于印,且椎破旧印,“单于大怒,而句町、西域后卒以此皆畔”;“单于求故玺,莽不与,遂寇边郡,杀略吏民”。(《王莽传中》)
匈奴大击北方边,而西域亦瓦解。焉耆国近匈奴,先叛,杀都护但钦,莽不能讨。(《西域传》)
始建国四年(12)匈奴未克,秽貉遂反,王莽诱斩高句骊侯,“于是貉人愈犯边,东北与西南夷皆乱云”。(《王莽传中》)
始建国五年(13)“西域诸国以莽积失恩信,焉耆先畔,杀都护但钦”。(《王莽传中》)
天凤元年(14)“三边蛮夷愁扰尽反,复杀益州大尹程隆”,“粤巂蛮夷任贵亦杀太守枚根,自立为邛谷王”。(《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天凤三年(16)焉耆袭杀五威将王骏,“西域自此绝”。(《王莽传中》)
由此可见,到了王莽后期的确是“四夷云集”,却无力讨伐。“龙斗野”出于《周易·坤卦》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天风四年(17),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琅邪女子吕母亦起。
天凤五年(18),赤眉力子都、樊崇起义,众皆数万数,郡国兵击之,不能克。
地皇元年(20),南郡张霸、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众皆万余人。
地皇二年(21),南郡秦丰起义,且万人。平原女子迟昭平亦聚众数千在河阻中。
地皇三年(22)四月,新市朱鲔、平林陈牧等皆复聚众,攻击乡聚。
地皇三年(22)十一月,刘秀兄弟起义。
地皇四年(23)二月,更始立为帝,改年更始元年。
地皇四年(23)六月,昆阳之战,刘秀大败王莽军。
正因如此,王况说李焉曾云:“四夷并侵”,“盗贼并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赤伏符》首句合于刘歆等人行动计划,而次句合于王莽末期国内外情形,因此,此谶当为西门惠君为刘歆所编造,当作于地皇四年(23)初。后王莽有昆阳之败,大势将去,且刘姓更始帝立,故王涉等人提出劫持王莽归降南阳天子的计划。
《东观汉纪·光武皇帝纪》:“初,王莽时,上与伯升及姊婿邓晨、穰人蔡少公燕语,少公道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刘子骏也。上戏言:‘何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
二、 “挖掘于三四”:“日聚其火,新帝”后的“9.
《赤伏符》最后一句云:“四七之际火为主。”西汉初定本朝为水德,尚黑
其实,“四七之际”与西汉后期广为流传的“三七之厄”密切相关。西汉时期最早提出“三七之厄”的是路温舒。《汉书·路温舒传》:“温舒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之间,上封事以豫戒。”张晏曰:“三七二百一十岁也,自汉初至哀帝元年二百一年也,至平帝崩二百十一年。”
其后,成帝时谷永时亦陈“三七之厄”。《汉书·谷永传》:元延元年(前12),谷永上成帝书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赤伏符》“四七”之说,显然源自“三七之厄”。既然“三七”指的是第三个七十年,“四七”显然是指第四个七十年。如果说“四七”指的是二百八十年,从西汉立国(前202)算起,直至东汉章帝建初二年(77)方才二百八十年,《赤伏符》说复兴刘氏“火为主”不可能会如此之晚。如上所说,《赤伏符》作于王莽地皇四年(23),此时上距西汉立国(前202)共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