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 39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967—2017
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holiota nameko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4/T 296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吾悦食品有限公司、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 业合作社、芜湖县食用菌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许忠、许腾龙、陶陶、李娟、张琴。
1
DB34/T 2967—2017
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子菇栽培场地与环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与管理、出菇管理、采收、转潮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滑子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DB34/T 2021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栽培场地与环境
滑子菇栽培地可选择大棚、空房或地下室。场地要求清洁卫生、冬暖夏凉、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生产场地。
其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 生产工艺流程
原辅材料选择→ 培养基制作→ 装袋→ 灭菌→ 冷却 → 接种 → 发菌→ 出菇管理 → 采收→ 转潮管理。
5 生产与管理
5.1 原辅材料选择
培养料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按照 NY 5099 的规定执行。主 料粉碎过筛直径 0.6 cm~0.8 cm。
5.2 配方
5.2.1 棉籽壳 60%,杂木屑 20%,麦麸 14%,玉米粉 4%,蔗糖 1%,生石灰 1%。
5.2.2 玉米芯 55%,杂木屑 25%,麦麸 15%,黄豆粉 4%,生石灰 1%。
5.2.3 杂木屑 68%,稻草粉 18%,麦麸 10%、玉米粉 2.5%、生石灰 1.5%。
5.3 培养基制作
2
DB34/T 2967—2017
将配置的培养料(主料)充分浸泡润湿后 10 h~12 h,建堆发酵,可用草帘或带孔塑料薄膜覆盖, 使其温度升到 70℃以上时翻堆, 两天翻堆一次, 连续堆制发酵 7 d,直至培养料呈棕褐色, 质地松软、 均匀,有浓香酒糟味,有一定量的放线菌出现。
装袋前加入辅料并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 60%~65%, PH值 6.5~7.0 之间。 5.4 装袋
装袋采用规格为 17 cm×33 cm,厚度为 0.04 cm~0.05 cm 的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装料要松紧 适宜,装好后,套上直径 2.5 cm~3 cm 的颈圈,靠颈圈上口将袋子口反折下,在颈圈口塞上棉塞。
5.5 灭菌
5.5.1 高压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压力表指针上升到 1.5 kg/㎝2 时,保持 2 h。
5.5.2 常压灭菌
灭菌时应使灭菌仓内温度在 4 h 内达到 100℃,并继续保温维持 12 h。
5.6 冷却
灭菌后所有的栽培袋内部都要冷却至 26℃以下。
5.7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穴接 3 cm×3 cm 的菌种 2 块, 料面接一层菌种,排出袋内空气,将 口扎好。
5.8 发菌管理
接种后即转入培养室内培养,按“品”字形排放。发菌温度控制在 18℃~25℃。接种 10 d 菌丝萌 发后,袋内温度不可超过 28℃,一般以 22℃为宜。
发菌环境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60%~65%, 不需要光线, 每天通风 3 次~5 次,每次 40 min 以 上,通风时间根据季节、温度和排放层数灵活掌握。
6 出菇管理
6.1 催蕾
当菌丝长满袋后, 气温稳定 20℃以下时, 在菇房地面及空间喷水, 并在菌袋上喷雾, 每日 2 次~ 3 次,增加出菇环境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达到 90%~95%。
6.2 环境调控
出菇环境温度控制在 9℃~15℃, 气温高时要适当通风、增湿、降温,气温低时要采取保温措施; 培养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90%~95%;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需要适量的散射光,300 lx~800 lx 的散射光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大量的氧气,每天要注意通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4T 3060-2017地理标志产品 怀宁贡糕.docx
- DB34T 3059-2017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docx
- DB34T 3057-2017淮北平原区大沟控制蓄水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53-2017白酒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cx
- DB34T 3052-2017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docx
- DB34T 3051-2017内河港口运营服务规范.docx
- DB34T 3050-2017重点时段道路运输保障工作指南.docx
- DB34T 3048-2017高速公路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 施工技术指南.docx
- DB34T 3046-2017城乡道路降噪森林植物群落构建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44-2017凤丹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20-2017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黄大茶.docx
- DB34T 2968-2017蟹味菇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19-2017茶园洪灾预防和灾后修复技术规程.docx
- DB34T 2963-2017瓠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4T 2958-2017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34T 2961-2017苦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17-2017规模养殖场沼气清洁生产技术规范.docx
- DB34T 2957-2017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34T 2962-2017胡萝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4T 3016-2017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