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注》的意义与意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注》的意义与意义 徐朝华先生的《优雅注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以下简称《当前注》)总结了近2000年来《雅乐》的研究成果,消除了其混乱,取了其精美,并将许多关于现代科学的部门的结论移植到了自己的叙述中,并给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它简单而简单。著者“前言”称此书是“为文科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们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注本”,其实,此书在学术上也有它独特的贡献。 第一,释义较细,理清了有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义同义近的语义场关系。《尔雅》中有很多直训,担任解释的词往往是多义词,如“邮,过也”(《释言》),“过”有经过、超越、探望等意义;“庶,幸也”(《释言》),“幸”有幸运、侥幸、希望、宠爱等意义。这样的释义比较笼统,释词与被释词是在哪个意义上构成同义语义场的,也就很不清楚。《今注》一般是注明被释词的确切涵义,用这个意义进而限定释词的意义。如上例“邮,过也”,于“过”字无注,于““邮”字注为“通‘尤,。过错,罪过。”(2.178—《今注》为条目作的编码,下同)。有时是直接注明训释词的涵义,如“庶,幸也”,于“庶”字无注,于“幸”字注为“幸运,侥幸。引申为希望。”(2.113)如果被训释词、训释词皆难于理解,则同时作注,如: 虹②,溃①也。 ①“溃”,水冲破堤坝。引申为离散,混乱。 ②“虹”,通“讧(hòng)”。争吵、扰乱。(2.183) 使“虹,(讧)与“溃”在扰乱、混乱的意义上形成一目了然的语义场。 《尔雅》中还有很多条目是同训。同训各词的意义与训释词的意义之间,往往不是同一层次的,其中有用本义的,有用引申义的,有用通假义的。对这种情况,《今注》就分别认真分析其本义、引申义或通假义,使同训各词的意义与训释词的意义呈现在同一层面上,形成醒目同义语义场。如, 允②、孚③、亶④、展⑤、谌⑥、诚、亮⑦、询⑧,信①也。 ①、“信”,语言真实。引申为诚实,讲信用,实在。 ②“允”,诚实,真实。 ④“亶(dan)”,忠诚。引申为诚然,实在。 ⑥“谌(chén),通“沈(chén)。诚实,讲信用。 ⑧“询”,通“恂(xún)”。相信,诚实。(1.18) 经过细腻的爬梳,用诚实、讲信用义把被释词“允、孚、亶、展、谌()、诚、亮(谅)、询(恂)”与训释词“信”统一了起来。 如果整理爬梳后,被释词与训释词之间,词义只是相通或相关,《今注》则明确指出,如: 妩①、厖②,有也。 ①“(hū)”,大。引申为有。 ②“厖(máng)”,大。引申为丰、厚。大、丰、厚与有义相通。(1.4) 第二,释义有独到之处。《今注》注意吸收旧注中的优秀成果,但并不盲从,它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及手段对《尔雅》有新的研究,释义有独运匠心,超迈前人之处。如“悦、怿、愉、释、宾、协,服也。”(《释诂》)我们试把《今注》对这一条中“释”字的注解同郭璞、邢昺、郝懿行三家名注比较一下: 皆谓喜而服从。(郭注) 释者,《说文》云:“解也。”解散与输写义近。释训服者,梅《书·大禹谟》及《左氏》襄公二十一年传并云“释兹在兹”,释宜训服,与“念兹”义近……。(郝疏) “释(yì)”,通“怿”。喜而心服。(1.11) 郭氏统而释之,意义准确,但只叙其然,不叙其所以然。解“释”为“释去怨恨而服从”,迂曲穿凿。郝氏认为“释”有二义,一为解散,一为服。解散是本义,见于《说文》,这没问题。但据“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对文得出服义是错误的。“念兹在兹,释兹在兹”首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是臧武仲驳季武子引《夏书》的话,目的是要证明在上者的言行体现社会道德规范,是分承上文“上之所为”、“上之不为”的,意思是在上者想要干的是人民行为的标准,在上者舍而不干的也是人民行为的标准。所以,杜注“释,除也”,是对的。《今注》解上文“怿”,为“喜说。引申为喜而心服”后,于“释”字则斩钉截铁地解作“通‘怿’。喜而心服。”简捷明快,于理顺,于文合。也符合《尔雅》本借同条的体例。从文献上看,《尚书,顾命》:“王不怿。”《释文》:“马本作不释。”《庄子·齐物论》:“南面而不释然。”成玄英注:“释然,怡悦貌也。”以本字之义为训,证“释然”即“怿然”。足见《今注》所释确凿可信。郑玄《诗·北风·静女》“说怿女美”笺:“说怿当作说释。”段玉裁,《说文》说,说释也”注:“说释即悦怿;说悦、释怿皆古今字。”一般说来,古今字出现于文献有个先后,是历时的,而“怿”“释”皆见于先秦文献,是共时的。显然,把“释”“怿”解为通假关系要比解为古今字关系更符合语言实际。 《今注》站在当代文化学、自然科学角度解释文化词、动植物词,更是旧注所不及。如《释鱼》:“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郭注;“转相解,博异语,别四名也。”邢疏:“蝾螈、晰蜴、蝘蜓、守宫一物,形状相类而四名也。”郝疏:“此皆同类,故《尔雅》通名矣。”都认为是“一物”“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