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2月 安康学院学报 . Feb. 2023
第35卷第1期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Vol. 35 No. 1
DOI: 10.16858/j.issn.l674-0092.2023.01.00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地区茶旅融合协调发展
测度分析
——以安康市为例
肖薇薇⑺ ,王晓霞蔦李欣】 ,商博文1
(1.安康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安康725000 ; 2 .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725000;
3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 要 :茶旅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通过构建茶旅产业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 ,定量分析了陕西省安康市2015—2020年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现状 ,结果表明 :(1)
安康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高于茶产业 ,两产综合协调指数逐步上升 ,耦合度值在0.45-0.49之间波动 ,处于基本耦
合状态 。⑵安康市茶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失调提升至轻度失调发展状态 ,两产耦合协调程度逐步提升 ,仍有
较大发展空间 。⑶未来要从壮大茶产业 、创新茶旅融合产晶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茶旅融合协调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 ;茶旅融合 ;耦合模型 ;耦合协调度 ;爛值法
中图分类号:F592.7; 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0092 (2023 ) 01 - 0039 - 05
1引言 方面,Lee JoUiffe和M.S.M. Aslam对斯里兰卡进行定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性实地研究,探讨了茶旅游形式对茶叶经济的好
的意见》烘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 处,讨论了茶产业遗产在遗产旅游中的作用 卜役在
意见》伕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 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刘霞认为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
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过程,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河南产业融合路
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 径并提出发展建议叫陈芳琳等人探究了县域尺度的
态产业化,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激 融合发展建议铁在茶旅融合测度量化研究方面,
活乡村发展的生态价值,已经成为高质量推进新农 学者们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安
村建设的共识。“茶旅融合”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 徽省、云南省茶旅产业耦合关系冋。在茶旅融合路
结合所形成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随着经 径研究方面,杨雨晴提出从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基
济不断发展,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文化休闲消费,通 础、发展动因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分析,实现茶旅产
过旅游、观赏、娱乐、体验、休闲等方式,去欣赏 业深度融合九
茶、茶园、茶叶加工技艺和茶文化。目前,“茶旅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茶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占陕
融合”已成为我国多个茶叶主产区新的经济增长 西省的95% 以上,其中位于东南部的安康市,种植
点,茶园旅游、体验茶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旅 茶叶历史悠久,拥有比较成熟的茶叶栽培技术,是
游方式。 全国重点茶产区之一。境内紫阳富硒茶早在1965年
近年来,关于如何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 就被评为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乡村振兴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的机遇——以贵州省为例.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探究.pdf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现代审视.pdf
- 社会网络视角下陕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研究.pdf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pdf
- 努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医科大学 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和健康扶贫.pdf
- 八五六:“农文商旅”抱团经营 借势发力撬动乡村振兴.pdf
- 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 (1).pdf
- 中小企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与思考 (1).pdf
-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2023农村卫生发展大会成功召开.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赣州市长冈乡为例 (1).pdf
- “双碳目标+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能源汽车推广策略研究.pdf
- 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科学传播使命与策略.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饶县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1).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pdf
- 经济全球化变局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逻辑.pdf
- 乡村振兴进程中溪砚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pdf
-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武清贡献.pdf
- 山西省晋城市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1).pdf
- 基于康养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以资溪县杜兰村为例.pdf
- 乡村振兴、双碳、储能、绿色金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