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卷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希堂法帖》卷中 唐张旭《古诗四帖》狂草法帖墨迹纸本,此帖为五色彩笺古诗四首,狂草书,极为珍贵。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凡五十行,一百八十八字。无款,前两首是梁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宋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后人多沿此说,但也颇有争议。董其昌依据是曾见过张旭所书《烟条诗》、《宛陵诗》,他说与《古诗四帖》的笔法相同,这二诗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连刻石拓本也无流传。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此幅草书雄强奇伟,笔势纵逸,通篇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峻拔,墨色枯润相间,运笔无往不收,如锥画沙,如折银钗,绝无狂怪或纤巧浮滑之笔,诚有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之态。运笔轨迹清晰可辨,书法连绵回绕,跌宕流通,现一气贯通之势。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气势磅礴,奔放不羁;连绵飞动,似行云流水,圆畅自然;意境飘逸潇洒,满纸如云烟缭绕,气象万千,实乃草书颠峰之篇。明丰坊言其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写。苏轼赞道: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统观此帖书法,气势磅礴,奔放不羁;连绵飞动,似行云流水,圆畅自然;意境飘逸潇洒,如云烟缭绕,气象万千。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太阳堂主十三少整理,请勿复制与引用 唐释怀素《论书帖》草书草书法帖,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 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卷后有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明项元汴、清高士奇、安歧、清内府收藏。《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江邨清夏录》、《墨缘汇观》中均有著录。项氏收藏时,前隔水尚有宋徽宗泥金书签,今已佚失。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书体应规入矩,绝无狂怪之势,而又别于二王等前人草法。圆浑高雅,别具一种姿态;循规蹈矩,法度极为森严。宋黄庭坚说: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米芾《海岳书评》称: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明王世贞说:(怀素)晚年书圆熟丰美,又自具一种姿态,大要从山阴派中来,而间有李怀琳、孙过庭结法。明项元汴说:《论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 清安岐说:字字规法右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心会者。 军,不作纵横之势。由上所论,可知其书一斑。《论书帖》原迹都认定藏辽宁省博物馆,但《北京晨报》2003年1月11日发表《成都商报》记者郭庄报导说,四川邛崃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刘仲能从成都地摊上购得的唐朝书法家怀素《论书帖》真迹。此释文: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今)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唐释怀素《自叙帖》草书全称《怀素自叙帖》,墨迹纸本,狂草书。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月二十八日。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

文档评论(0)

Seir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