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施方案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
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
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
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
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
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
一、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建立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存,提升危险废弃物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建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后评估机制和
公众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在高风险领域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
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
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
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
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
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加强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城镇低效用地,
支持工矿废弃土地恢复利用,完善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支持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推动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
面积稳步下降。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
色矿山。
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
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
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加强废旧物品回收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
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
收体系。拓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覆盖范围。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
标准化、循环化。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
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
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
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
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
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
广机制。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
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三、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
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
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03)
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03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
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
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