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平台的ICU建设(2017.7银川医师协会年会).pdf

基于急诊平台的ICU建设(2017.7银川医师协会年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急诊平台的ICU建设 云南省急诊医学研究中心 昆明医科大学急诊、重症医学教研室 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急救医学部、EICU 钱传云 E-mail:emccmyn@126.com 黑龙江—雪乡 您对急诊科现状的印象? • 水平低 • 人员素质差 • 没人愿意驻足的科室 • 创收少 • 似乎又离不开? 您对ICU现状的印象? • 靠设备吃饭 • ICU=I see you • 守株待兔 • 太平间前的中转站? What’s CCM ? 重症医学或危重病医学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是一门以危重病为研 究对象,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 诊治的科学。 “解读”危重病医学 • 危重病医学不是全科医学,危重病医生不是 全科医生 • 危重病医学不是送终医学 • 危重病病房不是简单的监护病房,我们运用 先进的监测手段监护危重病人,得到及时的 反馈信息,针对性的处理危重病人 • ICU is Intensive care unit ,but not “I see you”! 急诊和重症有契合点吗? 汶川地震急诊科医生 到哪里去了? 您认为制约急诊相关ICU建设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 • 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意识、观点及相关认知? • 来自上层的文件、“规范”、“指南”…? 建立基于急诊平台的ICU • 其它科室的阻力? 是我国医疗的客观需求!!! • 自身业务不需要? • …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与重症 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均是医学领域 中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学科,二者共同 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 国际上承认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 仅20余年。与其它学科相比尚处幼年。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 1979年美国批准急诊医学为第23个医学专 科; 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 1999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成立; 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危重病委员会或专 业学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危重病医学 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急诊医学模式的确立仍然是 困扰其发展的瓶颈! • 欧洲模式? • 美国模式? • 北京模式? • 上海模式? • ??? 急危重医学链 急危重医学链 专科 院前 院内 EMSS 急诊 ICU 急危重医学链 急诊医学 重症医学 专科 现代急危重医学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家庭医疗制度的完善 及社区医疗的普及,创伤及重症病例在急诊医 学中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大(发达国家达 80% ),重症病例的救治需求逐年加大,对急 救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内专科划分越来越细,跨专业、边缘学 科的患者收治矛盾越来越突出。 国内急诊科、ICU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观念老化: 仍将急诊科当作门诊看待和管理的思想 更是与国际管理理念相左。这样的 “门 诊”出发点使急诊科的机构设置及工作 范围仅限于 “临时”及 “浅表”处理上, 极大地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国内急诊科、ICU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2. 科室间协作精神缺乏:挑选病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疗行业资料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疗行业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