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盛格阳可形成寒火证
“冷火”是指本质上寒冷,表面上呈奇怪的迹象。此证外表一派火热的症状, 如见身热、面赤、头痛、眩晕、牙痛、齿衄、鼻衄、咽痛、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数等表现, 但本质非热, 而是因寒所致。肾阳虚“寒火”证属于虚火范畴, 但绝非阴虚火旺, 而是阳虚火浮, 是因为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肾阳损伤, 形成阴盛格阳的证候。格阳郁结之处, 阳气相对有余, 故表现出火热之象, 此为假热, 纯属阳虚, 当用温阳散寒之法, 宜用温热药治疗。
肾阳对人体起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 是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衰, 温煦失职, 阴寒内盛, 则会引起阴阳格拒的病机变化。拒格的阳气可向上浮越, 向外浮张, 引起格阳、戴阳等证, 浮阳郁积之处, 可引起各种热象, 此为典型的“寒火”表现。肾司二便, 肾阳有蒸腾气化的作用。肾阳虚, 气化失司, 津气不行, 也可使二便闭塞, 表现出下焦“寒火”之证。
1 辨证论治封四逆汤回阳救逆
肾阳虚衰, 内外拒格, 阳气外浮, 可表现为身发大热。身发大热一般多见于温病气分、营分等实火病证, 表现为壮热气粗, 蒸蒸汗出, 口渴饮冷, 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燥, 脉洪大等症状。但身发高热也可见于寒火证, 如阴寒内盛, 阳气外浮, 浮阳在表, 气有余而身发大热。此种身热并不喜冷, 反而欲盖衣被, 兼见四肢逆冷, 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 大便溏稀, 舌淡胖, 苔白滑, 脉沉弱等症状, 属真寒假热中的格阳证, 宜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例1:男, 56岁, 高热11 d, 体温39.5 ℃, 白细胞11×109L-1, 中性细胞80%, 已使用大量消炎药, 高热仍然持续不退。就诊时触及周身皮肤灼热, 但无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等外感表证表现, 不恶热, 面色不红, 口干不欲饮水, 手足发冷, 脚冰凉, 小便清, 大便略干, 舌质胖嫩, 苔白滑, 脉微细。综合全身主要表现为寒象, 又有用过大量苦寒消炎药等病史, 诊断为阴盛格阳, 虚阳外浮。治宜温阳散寒, 回阳救逆。方选《伤寒论》四逆汤。组方:制附子3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 服药2剂后高热渐退, 肢冷渐回。原方制附子减为20 g, 再服2剂, 诸证若失, 血常规已恢复正常。此类高热, 必须是已用清热解毒或大量消炎药, 久治不愈, 而且要有足够的寒象为根据, 方可辨证为虚阳外浮的“寒火”证。
2 商鞅上岳
肾阳虚衰, 上下拒格, 虚阳上浮, 可引起头面部的许多“寒火”证。
2.1 辨证论治不一证
大多为风火热毒等实火所致。也可因为阴盛于下, 阳浮于上, 虚阳上扰, 面部血络充盈而见此证。如《伤寒论·辨少阴脉病证并治》说:“少阴病,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冷,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这是下真寒上假热所致的戴阳证, 面红赤则是寒火引起, 宜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治疗。
如《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大汗亡阳案, 例2:男, 45 岁。久患疟疾, 突发高热, 误用麻桂发汗, 大汗不止, 身不厥冷而外热愈炽, 蜷卧畏寒, 厚被自温, 不欲露手足, 声低息短, 不能言语, 神衰色惨, 面色红赤, 舌白润无苔, 脉数大无力。此乃大汗亡阳, 阴寒内盛, 虚阳浮越, 属戴阳之证, 用大剂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组方:茯苓25 g、生附子18 g、干姜15 g、野山参12 g (另蒸兑) , 另加童便半杯冲服。每日夜进3剂, 午夜发生烦躁, 随即热退汗止, 面色不红, 次日口能言, 声低不续, 后用十全大补汤加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杜仲温补气血肾阳, 治疗0.5个月而痊愈。
2.2 温阳散气之药,当真武汤
常见于高血压病患者, 病机属肝火上炎, 或肝阳上亢, 大多数认为因火而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是因脾肾阳虚, 气化不行, 水湿内停, 水气上犯清阳之位, 头窍失养;或因脾肾阳虚, 阴寒内盛, 阳气温运推动无力, 寒凝血瘀, 血失上养所致。无论水气痰湿停留, 或寒凝血瘀, 外周阻力增加, 都会引起高血压病的发生。此类头痛眩晕是因寒盛而致, 故属寒火, 当温阳散寒, 宜用真武汤之类方剂治疗。
例3:长期患高血压病, 头痛已5 d, 迄今头部仍隐隐作痛, 时作时止, 常畏寒, 喜戴厚帽, 头痛喜热敷, 同时伴见眩晕, 严重时可出现几秒钟头晕眼黑, 但从未昏倒, 形体偏胖, 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大便溏稀, 舌白润无苔, 脉细数无力, 两尺脉尤虚。因长期血压偏高, 头痛眩晕, 误诊为肝阳上亢, 服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无效。脉证合参, 此头痛眩晕为肾阳虚衰, 阴寒内盛, 寒火上冲所致。当重用温阳散寒之剂, 拟白通汤加减。组方:附子60 g (先煎) 、干姜15 g、甘草10 g、葱白连根5枚, 令服3剂。自觉全身寒冷消失, 头痛眩晕大减, 血压并无升高。后用金匮肾气丸长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