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扬州教学设计
扬州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改变,感受其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改变,并以此为根据,沉醉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改变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当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说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孤独,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查找一首自己喜爱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扬州教学设计 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 二、观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观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留意: 〔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与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来宾。有《刘来宾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奇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来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来洛阳的白居易相见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款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孤独,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受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估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主动参与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剧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怜悯长期谪居的苦痛经受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读诗思索: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2、对过去诗人是怎么看的?对现实诗人是怎么表现的?对将来诗人是怎么展望的?从中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3、拓展延长: 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 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