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VIP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人类目前已知最为烈性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截止到2012年5月,共报告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2299例,死亡1540例,由于其对人类危害极大,《国际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潜在的致死性生物试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高的生物性危害等级(第4级),要求与活病毒相关的试验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P4)中进行。该病是1976年在苏丹的西赤道省和扎伊尔(现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流域首次发现,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流行。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大暴发,首次报道该病可以通过国际旅行传播。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但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不排除该病通过引进动物或通过隐性感染者及病人输入的可能性,应提高警惕。 一、病原 (一)分类地位 埃博拉病毒(EBV)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与马尔堡病毒为同一科。 埃博拉病毒包括5种不同的种属: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i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本迪布焦(Ebola-Bundibugyo)、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otedl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3个种属的埃博拉病毒与在非洲发生的大型疫情有关,具有很高的病死率(25%~90%);科特迪瓦种属病死率较低;莱斯顿种属感染人后尚未发现引发严重疾病或死亡的报告,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不同种属的埃博拉病毒毒力不同,Ebola-Zaire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高度致病,Ebola-Sudan次之,Ebola-Cotedl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具致病力中等,Ebo-la-Reston只在猿猴间流行,至今未有人类感染发病报告。 (二)形态学及基本特征 埃博拉病毒呈长丝状,包括杆状、丝状,及L形、U形、“6”字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300~1500nm,长度平均1000nm,直径70~90nm,长度差异较大,感染能力最强的病毒长97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样整齐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突起长约7nm,相互间隔10nm,染色观察内部有交叉条纹。 埃博拉病毒的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长度为18.9kb,含7个“开放阅读框”。 (三)培养特性 埃博拉病毒可以在多种哺乳动物(如人、猴、豚鼠等)细胞中增殖,并且可引起一些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株如vero细胞、恒河猴肾细胞、地鼠肾细胞(BHK)、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等发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其中以Vero-98,Hela-229,MA-104和Vero-E6细胞最敏感,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但仅在Vero细胞中形成空斑。受感染的细胞在细胞质内能形成内含纤维蛋白原或颗粒状物的包涵体,包涵体主要由核衣壳组成,成熟的病毒通过宿主细胞膜以芽生的形式释放。病毒在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节肢动物细胞中不能复制。 (四)理化特性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度抵抗力,56℃加热不能完全灭活,60℃加热1h大部分病毒被灭活,-70℃条件下病毒十分稳定,可以长期保存,4℃可存活数天。对紫外线、γ射线和℃o照射敏感,紫外线照射2min可完全灭活。对过氧乙酸、高氯酸钠、甲基乙醇、乙醚、β-丙内酯、福尔马林和去氧胆酸钠等多种化学试剂敏感;苯酚和胰酶不能使其完全灭活,只能降低其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来源 该病患者或潜伏期排毒者以及感染该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均可成为本病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各种体液分泌途径排出体外,如血性粪便、尿液、呕吐物、鼻咽分泌物、精液、汗液以及血液等均可传播该病。此外,患者用过的衣服或床单也可成为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目前人类发现黑猩猩、大猩猩、森林羚羊、猕猴、豪猪、蝙蝠可自然感染该病毒,还有学者通过研究病毒蛋白质外壳,推测鸟类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者。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汗液、精液等,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粪便、尿液)等,以及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用具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或处理尸体的人员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医疗条件落后地区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溶胶传播 埃博拉出血热可以通过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的飞沫造成感染。有学者报道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恒河猴、猕猴作为实验动物,将含有

文档评论(0)

小刺猬知识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药学、临床药师持证人

主管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美国MTM药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3日上传了中级药学、临床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