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第 4 课烛之武退秦师第 1 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氾南()②佚之狐()③烛之武()④缒()
⑤阙秦()⑥秦伯说()⑦杞子()⑧逢孙()
⑨共其乏困()⑩敝之() (2)给多音字注音
①伯伯父#61480;#61481;大伯子#61480;#61481;② 薄日薄西山#61480;#61481;薄荷片#61480;#61481; 薄脆#61480;#61481;③济同舟共济#61480;#61481; 济济一堂#61480;#61481;
④与参与#61480;#61481;与日俱增#61480;#61481; 2.辨形组词
①犯#61480;#61481;氾#61480;#61481;②戌#61480;#61481;戊#61480;#61481;戍#61480;#61481;③瑕#61480;#61481;暇#61480;#61481;遐#61480;#61481;④敝#61480;#61481;蔽#61480;#61481;弊#61480;#61481;
词语释义
①贰:
②军:
③缒:
④鄙:
⑤东道主:
⑥行李:
⑦微:
⑧夫人:
名句填空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
,敢以烦执事。 ,君知其难也。 ?”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
。” 一、整体感知
(一)实词1.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今义:
行李之往来古义:
今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今义:
且贰于楚也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
封既东封郑:肆其西封:
军亮率诸军攻祁山:晋军函陵:万人为一军:
阙不知天上宫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余悲之,且曰:若毒 之乎: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辞不辞劳苦:停数日,辞去: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如人:
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
微防微杜渐: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共其乏困:
(二)虚词
之子犯请击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臣之壮也:
其吾其还也:其真无马邪:其如土石何:安陵君其许 寡人:
以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
(三)文言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四)翻译文句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二、深层探究 1.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对于这样一个 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情节的? 2.烛之武不负众望,说退秦师并与秦结盟。烛之武为什 么能说服秦伯? 3.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
三、技法迁移
巧设伏笔,前后照应文本回顾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 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到“以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太大的 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国 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 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又 为秦、郑联盟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技法点拨
伏笔与照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作家在描写、 叙述过程中,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使文章记叙周密。
注意事项:①有伏必应,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 样也是败笔。
②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要做到别人无法轻易地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③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 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来枯燥无味。
写作练习
请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
第 2 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 分)
一、基础知识(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