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风民俗的传承与发展乡村庙会小传统的画卷陕西千阳县南寨山神庙会的田野调查
寺庙也被称为“寺庙”和“节日”。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浓缩传统文化、生活的画卷。农村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和民俗传统等等不为“大传统”认可的“小传统”正是通过乡村庙会的形式传承至今。
一、 城乡文化的发展与一体化研究
大传统与小传统是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的一种二元分析的框架,用来说明在复杂社会中存在的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传统。大传统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是指在农村中多数农民所代表的文化。
雷德菲尔德注重于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把二者置于对立面,认为小传统处于被动地位,在文明的发展中,农村不可避免要被城市同化。其后,欧洲学者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台湾学者李亦园又将大小传统的概念运用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并对应于中国的雅文化和俗文化。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也认可此观点2]299。
费孝通先生认为:“把小传统作为民间广大群众从生活的实践和愿望中形成的传统文字,它的范围可以很广,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和统治者的需要相抵触,在士大夫看来是不雅训的,就提不到大传统中去,留在民间的乡风民俗之中。”301而乡村庙会展现的就是底层的乡风民俗。因为庙会最活跃的主体是普通民众,庙会最基本的活动根植于民间土壤,庙会最真实的场景呈现于乡村境域。
二、 千阳县南充山神庙会
乡村庙会是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留了内容丰富,形式古朴的民间宗教仪式、精神信仰和民间文艺等,千阳县南寨山神庙会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观察等方法于2009年1月30日至2月2日(乙丑年正月初五至初八)对其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田野调查。
(一) 千阳县的区位设置
千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陲,历史悠久,系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最早属于炎帝氏族活动区,夏商时期属于周部落活动区,“故其民……好稼蔷,殖五谷”。周人迁徙后相继被羌族和戎狄族占领。春秋战国时为秦国领地。秦统一六国后始置汧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阳县,1964年简化为千阳县。古代千阳地处交通要道,商周时的“安夷关道”、秦代的“回中道”、汉代以后的“丝绸之路”,都穿千阳而过。
千阳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北靠甘肃省灵台县,南邻陈仓区,东与麟游、风翔县毗邻,西同陇县接壤。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40千米,总面积959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78.5%。总人口13万人。
(二) 唐三、月,在此任大戏之月间还应在克氏县执
千阳乡村庙会由来已久。源自先民在蒙昧时期对自然力疑惧和盲目崇拜,渐渐形成了建庙奉神,定期集会祈祷。
春祈:一年之始,首先祈祷神灵,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从正月起,就有山神会、雷神会、清明会等。在农村人的心里,山神是山川社稷之神,主宰五谷丰登,会期是正月二十(1);雷神是雷公祖师爷,主宰风调雨顺,会期为二月十二;清明会是主宰恶风暴雨的龙王爷,会期为二月十五。解放前,还有官府重视的春祭,在东城门外的虫王庙,有时要高搭祭棚唱大戏(2),由县首士绅去亲自祭虫王。有些村庄也要唱台小戏,焚帛奏乐,望山而祭,也叫祭虫王祭冰棚。秋报:夏忙以后到秋末,全县有一批泛称“平安会”,寓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感报神恩。越丰收的年份越盛行。有闫家村的六月十九,胡家寨的七月初一,庙咀稍的七月七,娘娘殿的七月十二,还有七月十五的财神会,七月十九的关帝会,八月初二的城隍会等。一般都要唱大戏,请远近的亲戚来观光,互敬以代表丰收的油糕、油饼、瓜果,交谈当年庄稼收成情况。除这些有定期的庙会外,一些村庄也有不定期的会,最少也要唱台小戏,以感谢本村的庄神保佑他们人畜平安、人寿年丰的功劳。
(三) 第二,逻辑组织成事
从千阳县乡村庙会的形式看,规模最大者莫过于山神会、雷神会和清明会了,而尤以南寨山神会规模最大。南寨镇的15个村每年正月轮流筹办山神会。
山神会以山神为中心,一般都要经过筹备、迎神、过会、结束等几个阶段。在筹备阶段先行议会,由农民推选有名望而又有号召力的老年人为大会长,大会长再委任小会长若干人,经过分工各有所司。按户摊派粮钱,筹集会费,办大灶,分头筹备。近些年,山神会的支出主要靠村委会出资和香客布施。
迎神是大会的序幕,是既庄重而又富于戏剧性的活动。分工迎神的人马正月初四凌晨动身,到达神山中的不同山头的小庙。会长焚香吊裱(3),祭祀神灵。祭神结束,4个年轻人分工抬上神轿,将山神的牌位迎放到车上,搭起全堂仪仗执司迎神下山。一路上敲锣打鼓,喇叭吹奏,伴有炮铳轰鸣。下山后有各村的社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