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docxVIP

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 事实上,在如此繁荣的背后,也有隐藏的危机。例如,麦克林、中国制造公司和艾瑞泰克等中国公司经常提起集体诉讼。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中国公司纷纷宣布自己的退出公告。在美国市场完善的诉讼与做空机制窥伺下, 不少中国概念股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被猎杀的绝佳目标。伴随着近期互联网企业去美国蜂拥IPO的同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对中国反向收购 (RTO) 上市企业的一次大面积停牌, 再次将中国概念的诚信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最近, 美国市场上共有16只被质疑财务造假的中国RTO股票在被大幅做空后而停牌。据经济观察报调查, 这次中国概念股遭密集被看空猎杀, 或是那些曾经帮助中国企业去美国买壳上市的中介制造。 事实上, 在帮中国企业去美国买壳上市的盈利路径逐渐被封堵的同时, 一条做空美国中国概念股利益链浮出水面。现在, 包括正热络的中国互联网IPO, 据信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遭遇如此境遇, 大多数“背景离乡”的海外上市中国企业们一直在酝酿如何退市, 预计1年之内会有一波海外退市浪潮。 也许, 对国内企业而言, 在海外上市后, 会让更多人知道其企业能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同, 觉得这看上去很美。 自1993年青岛啤酒赴香港上市, 拉开了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序幕, 至今已有约400多家中国企业相继在中国香港、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法兰克福等海外证券市场上市。 毋庸置疑, 海外上市对推动中国企业高速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当年默默无闻的创业企业也通过海外上市带来的资本助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例如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搜狐和百度。 可以说, 几乎每一只中国股票在美国上市, 都在华尔街掀起了一股“中国概念股”的热潮。例如, 2000年3月3日, 亚信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 当日股价上涨314%, 收盘于99.56美元, 成功融资1.2亿美元。即使在2000年底华尔街股市下跌后, 中国公司的上市依然引起投资者积极的反应:中国联通上市时就成功融资34亿美元;2002年11月中国电信上市时, 也成功融资49亿美元。 时至今日, 18年过去了, 海外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而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也有了很大不同。如果我们静心地去观察和回顾这18年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历史, 我们就不难发现:尽管每只中国股票上市之初都曾风光无限, 但随后面对的孤冷寂寞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实际上, 从短期看, 美国投资者比较容易热捧新上市企业, 因为IPO路演过程中会投入大量资金向公众和媒体释放大量信息, 从而产生光环效应。但从长期看, 美国人对中国概念股的热度还是会逐渐消退。因为美国本土的普通投资者 (甚至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 并不了解中国公司, 对公司披露的信息往往抱半信半疑的态度, 再加上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往口碑并不高, 使得许多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不敢长期持有, 华尔街也较少专门关注中国公司股价或中国行业趋势的证券分析员。 此外, 这种跨国界、跨文化、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心理上的暗示影响, 并不会使得美国投资者长期看好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因此, 短期看, 大多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看上去很美, 但从长远看, 不会得到海外资本市场真正的认同。 太洋彼岸是中国概念股在境外交易所遭遇成交量低、市盈率低与再融资难的“窘境”, 而在国内A股却出现高市盈率与高融资额度持续的热潮。这种IPO市场内热外冷的格局, 令众多中国概念股开始谋划“回归”。 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 自2009年6月A股IPO重启以来, 约有10家原打算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希望最终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近期, 这个“队伍”仍在快速壮大, 泰富电气 (HRBN) 、大连傅氏 (FSIN) 、康鹏化学 (CPC) 和同济堂 (TCM) 等在美上市的企业纷纷提出将公司私有化, 寻找回归A股的机会。 实际上, 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原本在国内都具有行业领导地位, 回归后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也自然会产生更高价值的资本杠杆效应。2005年2月, 百嘉力科技从新加坡黯然退市, 2010年4月, 更名为南都电源 (300068) 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成为海外退市回归创业板的首个案例。相信随着创业板本身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选择海外退市转向创业板上市。 如果说当初的中国企业之所以选择海外上市, 主要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单一, 主板上市标准较高, 融资难度较大。那么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完成了蜕变, 已经推出将近2年创业板和正在进行扩容的新三板等, 这些已初步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日趋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 如果说1971年成立的纳斯达克如今已经日臻完善, 那么才成立不到2年的创业板如今则应该是方兴未艾、前途无量。高市盈率的诟病也好,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