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与美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与美丑 《红楼梦》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主题。仅仅一个王熙凤,便引出了好多话题,好多议论,或评点,或论赞,或人物专论,或人物比较,还有洋洋五、六十万言的专著。然而,迄今有关这个人物的话题并未说尽说透,人们仍有话可说,有题可做。 作为艺术形象,王熙凤虽然早就活脱脱地站在我们面前,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我们几乎闭目可辨,耳熟能详;但是,作为研究对象,她的复杂性格,却谜一样使人不免有些困惑,感到棘手。用阶级本质论的观点方法“解剖”王熙凤,似乎抓住了性格的全部本质,然而,一个富有生命活力、颇具性格魅力的典型人物,却被肢解成了只是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本质于一身的艺术标本。只抓所谓本质,不承认或回避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是不明智、不可取的,但究竟怎样认识理解这种复杂性,却是需要互相切磋探讨的。有的论者从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推导出美与善的矛盾1,有的论者把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理解为美丑善恶兼具并存、两极对立的二元组合或“二重结构”2。这些论说,见仁见智,不无道理,但似乎又各有未尽人意之处。 依笔者愚见,从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中,既推导不出美与善、或审美评价与道德评价的根本矛盾,就其复杂性格的内涵和构成而言,美丑善恶也不是半斤八两、互不相挨,而是并存中有主次,对立中有统一。如果说她性格中具有某些“美质”,那么,这种“美质”不仅量上有限,质上也有别于一般肯定形象的美——这是一种从整体上、从联系上有机统一于形象的否定倾向和性格的否定基质中的美,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即是一种“否定的美质”。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王熙凤性格的某些侧面作一点管窥蠡测。 一 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美与丑,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一对审美范畴。但是,具体表现在人的身上,美丑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很少以绝对纯粹的形态出现,大多呈现出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相互渗透或相互混杂。所谓“人的复杂性是一种杂色”3,从审美角度来说,就是指的美丑互渗、混杂。作为“人学”艺术的文学,必须正视人的复杂性,表现人的复杂性。不过,文学表现人的复杂性,不仅与作品体裁、题材等因素有关(并非一切体裁、题材的作品都可充分表现人的复杂性),还要受到作家主体意识和创作方法的制约,因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的雨果,为了打破伪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至上及虚假和谐,表现自己对生活、对人的复杂性的独特理解,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予的最丰富的源泉”;“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型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4这一原则不仅贯穿在他作品的总体构思和人物关系上,也表现在具体的人物描写上。在《巴黎圣母院》、《笑面人》中,他按照美丑对照原则,运用浪漫主义夸张,既塑造了外貌奇丑、心灵美好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笑面人”关伯伦等肯定形象,也塑造了外貌俊美、心灵丑恶的侍卫长夏多倍赫、公爵小姐约瑟安娜等否定形象。应当指出,在上述人物形象中,美丑混杂的形态还只是表现为外在与内在的对照,尽管具有强烈的反差效果,但还没触及人物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就每个人物的性格内在而言,还是单质的:不是单质的美,就是单质的丑。同时,由于过分夸张人物外在与内在的矛盾对立和照对反差,往往使形象失去必要的艺术和谐,流于畸型怪诞。 与此截然不同,某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从反理性、反传统、反英雄的哲学和文学观念出发,不仅特别强调表现人的复杂性,而且总是把着眼点放在最大限度表现人的内在性格、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上,并将笔锋深深扎进人的潜意识、下意识和性意识层面。在表现人的复杂性方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虽有新的开拓和深化,但由于过分夸大人的内在的美与丑、善与恶、人性与兽性的两极对立和无序组合,因而导致人物性格分裂、内心分裂(即所谓“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时而是野兽,时而是天使,等等),使人难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写人的性格分裂、内心分裂,不能说毫无生活根据和艺术价值,不过,这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写人的复杂性并不一样。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来说,表现人的复杂性,是与忠实地再现生活,反映人生,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化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塑造的典型人物,性格也不是单质的、单色的,而是带有某种杂质、“杂色”,表现为美与丑、善与恶不同程度的相互渗透混杂;但是,一般来说,这种复杂性并不会导致人物性格分裂,写成所谓二重人格,因为,它们在杂质中有基质,“杂色”中有基色,“杂多”中有单一。换言之,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性格既具有“多方面性”,又“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的方面”,这个“主要的方面”“统治的方面”,与人物性格的“多方面性”既矛盾又统一,看似不一致,实质上是根本一致的:“因为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