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a型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docxVIP

中国东南部a型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东南部a型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中国东南广泛分布于中生代花岗岩(图1)。根据其空间分布,可分为两个岩带:东南海岸带和岭南内陆带。东南沿海带的典型岩体有浙江桃花岛和青田岩体,福建魁歧、乌山、金刚山和新村岩体等;南岭内陆带的典型岩体有广东南昆山岩体、湘南西山岩体及江西陂头、寨背和密坑山岩体等。此外,福建的长沅、中洋,广东的龙塘,湖南的柿竹园和骑田岭等岩体也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某些特征。上述两带的A型花岗岩在岩石共生组合及产出构造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别。本文拟在对区内典型岩体综合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揭示两带A型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探讨A型花岗岩形成与演化的制约因素。 1 南缘a型火山岩 新元古代,华夏地块沿萍乡-东乡-江山-绍兴断裂带与扬子板块拼合,组成了统一的华南板块(邢凤鸣等, 1992;Zhou Zhu, 1993;Li McCulloch, 1996;陈江峰等, 1999),而华夏地块的古老绿片岩-角闪岩相变质岩则构成了我国东南沿海及南岭内陆地区的基底(胡雄健等, 1991;甘晓春等, 1995;Shen et al., 2000a)。大量研究表明,该基底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以前,并为后期多阶段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陈江峰等, 1999;Shen et al., 2000a)。 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分布在政和-大埔断裂以东地区,大体上平行于长乐-南澳断裂带发育(图1),多呈岩株状产出,是区内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向拉张的产物。按相关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该A型花岗岩带有可能延续到韩国佛国寺,构成一条长达1 800 km的巨型花岗岩带(洪大卫等, 1987)。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则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西地区,除西山岩体外,均隶属华南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王强等,2002)。较典型岩体有广东南昆山、湘南西山及赣南陂头、寨背和密坑山等。其中陂头、寨背岩体受控于三南-寻乌及鹰潭-安远断裂,为九嶷山-诸广山-仙游岩带东段的组成部分(陈培荣等, 1998;范春方等, 2000)。密坑山岩体为一破火山中央岩株侵入体,周围广泛发育环状及放射状断裂(邱检生等, 2005)。湘南西山岩体位于郴州-临武深大断裂西侧,主要受东西向和南北向复合构造控制(付建明, 2004)。广东南昆山岩体则处于广州-从化断裂及佛冈-丰源深断裂的交汇部位,为广义的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组成部分(刘昌实, 2003a)。值得注意的是,南岭内陆带A型花岗岩普遍与代表较深物质来源的正长岩、辉长岩类,甚至典型碱性岩共生,明显不同于东南沿海带A型花岗岩与代表俯冲环境的钙碱性花岗岩共生,表明二者的产出构造背景有显著的区别。 2 南南大别南缘a型火山岩热 年代学对比表明(表1),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92~103 Ma),时间跨度不大,其侵位年龄普遍晚于同区钙碱性花岗岩5~10 Ma(Zhou Li, 2000),说明此时东南沿海构造体制可能发生了变化,更趋向于拉张的构造环境;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明显具有多期性,从早侏罗世(186 Ma)到早白垩世(124 Ma)均有产出,显示南岭地区自早侏罗世开始就处于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之下。 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包括碱性和铝质两种类型(Qiu et al., 2004),它们均发育晶洞构造和显微文象结构,表明岩体定位较浅,是一种次火山岩相花岗岩(洪大卫等, 1987)。碱性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和碱性长石组成,霓石、钠铁闪石等碱性铁镁矿物呈它形粒状或填隙状,结晶明显晚于浅色矿物,反映它们可能是高度演化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铝质A型花岗岩则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且含量很低,晶洞及其副矿物组合中常出现锰铝榴石和白云母等富铝矿物,甚至出现刚玉。锰铝榴石的出现,表明其为岩浆晚期结晶的产物,同时也说明岩浆经历了高度的分异演化(Miller Stoddard, 1981;Qiu et al., 2004)。 尽管南岭内陆个别岩体,如陂头岩体发现有钠闪石,西山杂岩体中含铁橄榄石、铁辉石等,但它们均可归为铝质A型花岗岩,常呈花岗结构和斑状/似斑状结构,晶洞构造不发育,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钠长石~更长石)和少量黑云母,其中黑云母一般为富铁质黑云母,密坑山、南昆山等岩体中甚至出现铁叶云母,其特征可与尼日利亚等地碱性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相对比(Sakoma et al., 2000)。实验研究表明,在岩浆结晶时(t≥850℃),如果熔体中水含量大于3%,则晶出的斜长石更趋向于富钙质(An30,Klimm et al., 2003),由于南岭内陆带A型花岗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钠-更长石,说明岩浆结晶时水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岩体中较发育黑云母(H2O:2%~2.5%)而少见角闪石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