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运动的两个基本类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山运动的两个基本类型 1 构造山运动机制 中国乃至东亚大陆是一个完整的大陆,由一些微大陆组成,经过多次破坏、碰撞和整合(w,1999)。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中生代经历了两个结构转移:广西(原名加莱东)的转移和印支的转移。 在华南有3条广西期的缝合线,自西向东称寿城—武功、云开—武夷和丽水—政和—大埔缝合线(Wu,1998),这反映经广西期的消减—碰撞后在早古生代末已拼合成华南次大陆。在华北微大陆以北,广西期的巴音查干—温都尔庙—柯丹山缝合线和海西期的索伦山—二连—贺根山缝合线代表消失了的古蒙古洋(Wu,1998)。在塔里木微大陆和柴达木地块的南、北两侧也有广西期缝合线发育。 印支造山是中国及邻区地质历史中的重要运动,因古特提斯洋盆消减闭合而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形成,其四周为新特提斯洋围绕(Wu,1997)。拼合大陆内部因构造稳定,侏罗纪时发育若干超大型盆地。中国西南的超大型盆地覆盖了川滇黔及藏东、鄂西等地,南延可达泰国东部、老挝和柬埔寨(吴根耀,1991)。在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贾承造等据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有机质类型、圈闭形成机制和成藏动力学过程提出塔里木盆地与其西的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曾是统一的大盆地,中新世时因帕米尔的楔入才分开1;侏罗纪时博格达山尚未隆起(罗金海等,2000),吐鲁番—哈密与准噶尔应属同一盆地;早侏罗世时古天山地势低缓,准噶尔盆地物源区在北,而塔里木盆地物源区在南(罗金海等,2000),因而准(噶尔)吐(鲁番)哈(密)与塔里木可能一度也属同一盆地,古天山只是该大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正向单元。这些超大型盆地的变化、分异和解体是燕山运动最敏感最直接的反映。 中侏罗-早白垩世时,新特提斯洋发生消减,部分地区发生碰撞。这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原拼合大陆即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得以生长扩大,经燕山运动后亚洲大陆的雏形出现;二是原拼合大陆自身遭受改造,包括其边缘地区被卷入燕山运动成为燕山造山带的一部分和陆内的构造薄弱带(古缝合线和古深断裂)被激活。因而,燕山运动从造山机制上可分为2类,一类是在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外侧发生的洋壳消减及嗣后的陆—陆(弧)碰撞,称内硅镁质的(ensimatic)造山运动,另一类是在拼合大陆内部因古缝合线和古深断裂活化而发生的构造—岩浆事件,属内硅铝质的(ensialic)或陆内的(intracontinental)造山运动。本文拟在简述这两类造山带主要实例(图1)的基础上探讨燕山运动的时空发育,分析中国大陆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的动力机制及对矿产或油气资源评价的启示。 2 内硅和镁体燕山运动 (1) 以型岩基为代表的早白垩世弧后地区 中国西部有2条新特提斯的缝合线,北称班公湖—丁青缝合线,洋盆于早侏罗世末闭合;南即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线,该洋盆在早白垩世时发生过大规模的消减,在滇藏地区形成俯冲型造山带。后者的证据如下(吴根耀等,1999及后附文献)。1)云南腾冲地区最东的一条花岗岩带即腾冲—铁窑山—大松坡带的黑云母二(钾)长花岗岩带(100~112 Ma)是消减带产物(张玉泉等,1995),其北延是藏东南原称冈底斯弧内最北东的扎西则线型岩基。在青藏高原西部,早白垩世的花岗岩为Ⅰ型,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岩浆弧(姜耀辉等,2000)。2)在藏东南八宿县然乌区发现早白垩世的安第斯型弧火山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7.4 Ma。3)中、缅交界区的丹那沙林—高黎贡隆起代表了早白垩世开阔的岩浆弧,其西有弧前深海沟发育,其东的云南中—西部地区为弧后的陆相盆地。4)滇西的兰坪盆地和思茅盆地在晚白垩世时已闭合并发生强烈变形,前者的变形方式主要是冲断,后者则以薄皮褶皱为主(原印支运动不整合面起了层间滑脱面的作用),原生层面常被褶曲的轴面劈理置换,伴以冲断和推(滑)覆构造。5)在弧前地区(八宿瓦达)有早白垩世的高压变质作用发生,蓝闪石片岩的原岩是中-晚侏罗世的深水沉积。弧后地区也有变质带发育。在滇西北,功果变质带和漾濞变质带主要为原兰坪盆地的边界断裂的活动控制;滇西南的营盘山变质带与原盆地的次级隆起位置吻合(位于复背斜核部),受隐伏的花岗岩活动控制(吴根耀,2000)。 在滇西地区,燕山期的内硅镁质造山运动向东扩展时受阻于康滇陆核,故滇中地区的楚雄盆地在晚白垩世时继续发育,成为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记录十分完整的地区。 (2) 中-酸性火山岩形成机制 该地发生强烈造山作用的证据如下(吴根耀,2000及后附文献)。1)沿长乐—南澳断裂带已揭露出无根的镁铁—超镁铁岩,如莆田长基蛇纹岩、泉州辉长岩等,代表肢解了的蛇绿岩。2)造山花岗岩在广东见于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处,福建则沿长乐—南澳断裂分布,同位素年龄值140~172 Ma。3)中-酸性火山岩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晚侏罗世是喷发高潮期,在广东可分出7条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