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8 卷第3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8, No.3 
2023 年3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ch, 2023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 
                         1, 2        1         1, 2       1, 2       3 
                  高怡婷 ,罗栋梁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 
     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 
     源头区51 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并探究了其分异 
     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年均地面温度变化介于-3.06~ 1.31 °C ,呈现极强的空间分异特征, 
     区域上的分异主要受海拔、纬度、NDVI 制约(P  0.001) ,垂直递减率约为0.7 °C ·(100 m)-1。 
     NDVI 越大即植被条件越好,夏季地面温度越低,冬季地面温度越高。②地面冻结指数为 
     851.9~ 1906.6 °C ·d ,平均1253.3 °C ·d ,地面冻结指数与经纬度相关性较弱,地面完全冻结天数 
     为54~219 d ,平均137.1 d ;地面融化指数为388.4~ 1727.2 °C ·d ,平均1039.3 °C ·d ,地面融化指数 
     与海拔、NDVI 、纬度、经度显著负相关,完全融化天数为61~ 156 d ,平均128.8 d 。③地面起始融 
     化时间受地形和局地因素影响较大,发生于3 月中旬到5 月中旬,起始冻结时间的空间异质性 
     小于起始融化时间,主要发生于9 月下旬至10月底。④融化N 因子(Nt )多集中于1.2~ 1.5 ,平 
     均为1.29±0.21 ;冻结N 因子(Nf )主要集中在0.5~0.65 ,平均为0.60±0.18;基于地面融化指数计 
     算的活动层厚度为0.99~2.72 m ,平均为1.68±0.45 m 。本文可为高海拔多年冻土的精准制图及 
     其与高寒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黄河源头区;多年冻土;地面温度;地面冻结/融化指数;N 因子;活动层厚度 
     DOI:  10.11821/dlxb202303007 
 1  引言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包括冰冻圈系统在内的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不利影 
响。根据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造成的全 
球近地表气温在1850—2019 年间上升了1.07 °C ,且这一变暖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冻土 
作为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分布状况与动态演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极为敏 
                                [1] 
感,是全球变化的重要指示标志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 
冻土分布区,高海拔多年冻土面积占全球的3/4 ,是全球气候变化的 “驱动机”和 “放大 
     [2] 
器” 。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显著退化,具体表现为: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抬 
收稿日期:2022-09-07;  修订日期:2023-02-14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E229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214,; 西北生态环 
         境资源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E155060501) [Foundation: The Western Young Scholars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China,  No.E229060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U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面向人口服务的中国陆路客运交通区划研究.pdf
 - 南水北调从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pdf
 - 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研究.pdf
 - 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及情景模拟.pdf
 - 耦合高维排序权和对偶线性规划的综合指数算法.pdf
 - 拼装理论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pdf
 - 平原农区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机制.pdf
 - 祁连山周边内流区湖泊沉积物与人类活动研究.pdf
 - 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动对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的协同作用及未来粮食生产风险.pdf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的脆弱性变化.pdf
 
- 黄河中游生态水文模型及洪旱灾害风险评估.pdf
 - 黄土高原东部夏半年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pdf
 - 浑善达克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pdf
 - 基于“蜂鸣-管道”模型的中国城市知识合作模式及其对知识产出的影响.pdf
 - 基于“七普”的“胡焕庸线”两侧人口集疏新态势及影响因素.pdf
 - 基于Budyko假设和分形理论的水沙变化归因识别-以北洛河流域为例.pdf
 - 基于SSP-RCP不同情景的京津冀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模拟.pdf
 - 基于城市流和层级性的城市群扩展模型构建.pdf
 - 基于城乡人口变动视角的中国城镇化地域类型时空演变.pdf
 - 基于个体“移动-接触”的空间交互网络理论构建与疫情风险评估.pdf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一、二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考试辅导。现取得一级建造师(水利、建筑)、二级建造师(市政、机电)、监理工程师(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证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