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老中医王连翘教授对药应用经验
作者在全国著名的中医失眠专家王楚雄教授的基础上,研究了半年,收集了近500例病例。王老在擅治失眠症,于对药应用,得心应手,效果显著。王翘楚教授方中的一对对药物,其中包涵了许多古方名方的精华,名为用药,实为用方,体现了王老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及造诣。
药物分析
1. 清除张力,清肝经
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该药得清化之气,僵而不腐,气味俱薄,轻泄而升,王老取其熄风定痉之意。蝉衣,味甘,性寒,入肝、肺经。该药为土木余气所化,其体轻浮,其气轻虚,善清肝经风热,以祛风解痉,镇静安神。现代研究它可降低反射反应,减轻肌肉紧张度。二药合用,相互为用,祛风解痉之功倍增,共同清肝熄风,安神定痉,对于肝亢虚风内动的失眠患者,屡试屡效。
2. 治心经之火,结合入心、肝、胃、扫码
淮小麦,味甘,性平,入心经。功效为养心安神,用于神志不宁之失眠等症。苦参,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可清热凉血,祛心腑小肠之火。《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似,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之火为多。”王老取甘麦大枣汤之意,用苦参代替大枣,一甘一苦,一补一清,温清并用,使心安神定,取效显著。
3. 平肝以清肝
天麻,味甘,性微温,入肝经,其为肝经气分药,能镇静平肝。钩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经。能清肝热、平肝风。两药并用,平肝之用相互促进,使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失眠、心烦等症迎刃而解。
4. 细加酶药、麻黄
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胃、脾经。该药轻扬升发,解肌通经,可升发清阳之气。现代药理研究葛根可扩张脑、心血管,改善循环。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该药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两药合用,气血同治,通脉活血,解肌止痛。王老擅于用此对药于颈部板滞不适伴头晕头痛者,效果显著。
5. 白岭的降肝作用
桑白皮,味甘、辛,性寒,入肺经。该药可泻肺平喘,下气行水。现代药理研究可降血压。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经。该药质轻色白,可升可降,可散可补,既可宣散肝经风邪,又能平肝熄风,疏肝解郁。二药合用,桑白皮下气之力,加强了白蒺藜平肝之功,使上亢之肝阳平息,王老多用于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效果明显。
6. 上引入肝神,以养肝之心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该药苦平降泄,性善下行。现代研究证实,牛膝擅于使头部及上半身血液“下行”,以减轻头部充血。石决明,味咸,性寒,入肝、肾经。石决明得水中阴气而生,其潜降之力甚强,能使肝热、肝火、肝阳迅速下降。两者合用,石决明在怀牛膝引药下行的帮助下,能够使暴亢的肝阳平息。王老常把此对药与桑白皮、白蒺藜共同使用,对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取效显著。
7. 克氏原螯子瓦城子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味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该药能够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瓦楞子,味咸、甘,性平,入肺、胃、肝经。其善走血分,能破血滞,软坚散结,并能止痛、制酸。两药并用,制酸止痛之力倍增,王老常用于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的病例,屡试屡验。
8. 种最适—八月札、蒲公英
八月札,味甘、辛,性寒,入肝、胃经。该药功善理气和胃,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胀痛不适。此药无香燥之弊,理气不伤气,有开胃进食之功。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该药功善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王老擅于共用两药理气和胃止痛,一理一清,气顺热消,肝胃和谐。
9. 夜交藤、上心、肝经
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该药补阴之功最佳,能安五脏、和心志、安心神、解郁结。夜交藤味甘,性平,入心、肝经。该药能养心神,补肝养心,用于治疗失眠。二者伍用,使补肝养心,宁心安神之功倍增,对于失眠者效果明显。
10. 龙首参,疏肝解郁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心包、肝、胆、三焦经。该药味薄气升,善治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又能疏肝解郁,宣畅气血,用于木失条达,肝气郁滞之证。龙骨味甘、涩,性微寒,入心、肝经。功专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二者合用,龙骨以降为主,柴胡以疏为主,一降一疏,使肝亢降,肝气疏,肝火自灭,这是泻肝之妙药。
11. 骨皮、肾经、肾经
仙灵脾味辛,性温,入肝、肾经,可补命火,益精气。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入肺、肾经,可达于肾而凉血清骨退蒸。二者伍用,一阴一阳,一补一清,对于肾亏不足、阴虚内热之证,可达阴阳互补,补而不腻,补肾退虚热之功。
12. 清泻三焦之火,除扰芦根
焦山栀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能清泻三焦之火而除烦。芦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该药中空,味甘多液,善于滋阴透热。两药共用,一清一透,清热的同时兼顾滋阴透热,驱邪而不伤正。
13. 石硫加味,通痰通癫
郁金味辛、苦,性微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