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教学设计.docxVIP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近肖邦,了解肖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 2.观赏文章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3.理解“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进而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那么,肖邦为什么如此地伟大呢?他的音乐为什么如此地受欢迎呢?今日,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一起走进《肖邦故园》,或许能略见一斑吧。 二、景物——音乐观赏 漫步故园。故园风光无限,这里我们主要观赏匠心独运的故园的四季景色。 〔一〕请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的故园四季景色的段落。 明确:课文第7段和课文第21——27段。 〔二〕朗读,观赏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四季景色的特点。 学生朗读、沟通,明确: 春天——柔嫩 夏天——悠扬、清丽 秋天——强烈而感伤〔学生简单忽视“强烈〞,教师提示“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 冬天——深沉、悠远 教师点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第20段的内容结合起来品读。 我们带着惊异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实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细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花园——音乐 春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顺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快的速奏。 夏天:宛如歌中的叠句;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就像悲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无边的静寂。 把课文第21——27段和第7段结合起来,学生不难领会“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实、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长久、深沉!〞 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四季景色呢?第7段交代了四季景色的特点,课文第21——27段又用了那么多的笔墨细细描写四季之景,不是有重复啰嗦之嫌吗?这正是的匠心所在。课文第21——27段尤其强调四季之景与音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为了告知我们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亲密的联系。细心的同学会发觉,正如课文第8段第1句所说“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这片土地是肖邦音乐的创作源泉,她滋养了肖邦,滋养了肖邦音乐的民族精神。当然,这两处的四季之景写法上也正契合了音乐的重章叠唱之法。 〔三〕课文第24段开头“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这是为什么呢?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冬天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色。 2.学生商量、沟通。 3.教师点拨:认真看课文,冬天的景色,只具体写了两句话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从前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莫非白雪覆盖的房舍最美?莫非花园的树木最美?似乎都不是很能让人信服。那么请看连用了6个“没有〞,既然是“没有〞,那又有何美呢?关注三个“只有〞。 只有无边的静寂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 只有音乐长存 第一,只有无边的静寂——环境是静寂的;心境也是静寂的。 ①“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引导学生留意前文第10段写给友人的信“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孤独、思念故园之苦。 ②“只有无边的静寂〞“只有他还住在这里,单独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孤独、思念故园之苦。 第二,只有他还住在这里——已经逝世了一百多年的肖邦真的还住在这里吗?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肖邦,人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精神还活着,因为他的音乐。 第三,只有音乐长存——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提到了肖邦音乐的影响呢?课文第14——19段写到: ①莫大的精神享受 ②斗争的武器,“花丛中的大炮〞 ③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 小结:人因为音乐而长存;音乐源于故园,又因故园情怀而不朽;故园因人而永存。人、音乐和故园三者交融。作家

文档评论(0)

131****14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