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考量与实践指要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吕映
?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与此同时,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也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一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哪些要素,专家、学者众说纷纭。
有专家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由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构成;也有专家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有学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也有学者提出,在小学阶段,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将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相关论断层出不穷,各执一词,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纵观各项研究成果,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者大多基于主观经验(包括语文学习经验、语文教学经验)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值得商榷;有些研究甚至混淆了核心素养与学科领域的概念。第二,各种观点、学说体现出典型的学科本位思想。核心素养研究旨在推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但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往往局限于狭隘的学科视阈,忽视学科之间的通融,缺乏从全人发展的角度的整体性思考,违背核心素养研究的根本初衷。第三,学科本位思想还将导致核心素养研究价值的整体流失。各学科自立门户,建构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必要的关联,忽视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观照,结果必然是架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之成为抽象的概念,而非撬动课程改革的杠杆。
二
如果说,核心素养是为未来社会人才勾勒的形象“蓝图”,那么,各门学科就是实现这幅蓝图的具体渠道。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强调‘学科素养’是天经地义的。超越了这个底线,无异于否定了‘核心素养’本身,丧失了灵魂。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容易导致分科主义思潮泛滥。”[1]
从国际经验来看,近年来各国普遍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芬兰、英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已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解到各个学科,并依据不同学科的特性,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既明确不同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点,又强调跨学科的统整性,重视不同学科共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厘清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要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已经构建。其中,语文学科在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怎样的特殊价值,应承担哪些责任,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包括总目标与分阶段目标),都应深入进行研究,使之明确化。例如,语文学科发展人文底蕴素养,主要表现为: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汉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理解、尊重、借鉴多元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表现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美好的形象和情感。明晰学科在发展核心素养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实现的目标,才能确保核心素养“落地”,保证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三
如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这是一线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研究价值的最终环节。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学科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科素养,学科活动才是发展学科素养的基本路径。因此,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活动设计,是学科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活动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真实的问题情境。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体系的科学与完整,追求知识获得的快捷与高效,学习内容常常是抽象的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缺乏关联,学生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现实世界和知识世界的冲突,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科素养,体悟学习的意义。第二,鲜明的学科特色。问题的设计,倡导真实性、综合性、多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国际象棋的课程教案.docx VIP
- 器械科制度汇编.pdf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第七章 集装箱码头船舶配积载业务.ppt VIP
- 风中奇缘-中英文台词打印版.doc VIP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动副.pptx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docx VIP
- 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