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pptxVIP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功家乡文化生活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它并不是抽象的存在,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文化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一般称“志”为记,认为“志者记也”,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志”通常分为风物志,人物志。 风物志:记述一个地方的自然景物、人文轶事的资料。具体表现为对一个地方的地理概貌、山川景物、节日习俗、人生礼仪衣食住行、方言与民间传说、名优特产、名胜古迹、名人故里等进行全面的叙述。 人物志:是记载一方之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的资料。 武功县历史悠久、文蕴深厚,是我国历史上建县最早的41个县份之一。武功县因何而得名?我们知道,武功因境内有武功山、武功水而得名。 武功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县以来,在长达2367年的时间里,县名多次更替,变化很大。汉平帝元始五年(5),前辉光奏:武功县长(户满万曰令,不满万曰长)孟通凿井得白石,有赤文曰:“安汉公莽为皇帝”,隧改武功县为汉光邑,这显然是王莽篡位所设的阴谋。新朝天凤二年(15),改作新光县。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复武功县旧称,废邰县改属武功。县城自渭水南迁至渭水北原邰县治所——邰城(今杨凌区西南),武功遂有邰城之名,武功即邰,邰即武功的地理概念也随之产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置武功郡。以武功、美阳两县组成新的美阳县,县治、郡治同设一域,随之也就产生了武功即美阳、美阳即武功的地理概念。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因避讳金世宗字“允恭”而改武功为武亭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4),复名武功县至今。 风物志写作原则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真实地、客观地记述事物 志记述的是历史事实和现状,以及事物的发展过程,它以真实为生命,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和些许的虚假,也不允许有所谓“合理想象”,所记载的内容要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2. “志”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写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方志的重点在“记”,以资料取胜,靠史料、事实说话,一般不能杂以评论,进行论证, 所谓“述而不论”。修志者对客观状况所持的观点和情感倾向性,应在事实的记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寓褒贬于事实之中。方志应通过大量的确凿的事实,让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当然可以有“画龙点睛”之笔,但要自然而然,恰到好处。3.撰写“家乡风物志”要突出家乡特点;记述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4.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风物志撰写要点1.该风物名称的内涵2.该风物的特点3.该风物历史沿革、传承发展4.该风物相关的民间传说、人文故事5.该风物体现的乡土情感 人物志撰写要点1.人物生平(被介绍者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和地点,根据被介绍者的整个经历,分成若干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介绍被介绍者的主要活动和所担负的职务。)2.主要事迹(影响人物发展的大事)3.重大贡献(突出对家乡的贡献)4.社会影响(被介绍者身上的品质) 建筑篇 报本塔 报本寺塔坐落于武功镇北关,西辅香山,依山建寺,依寺建塔,风景秀丽,景色怡人,为陕西名塔之一。曾被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旅游景点。报本寺塔因建在报本寺内而得名,据宋代学士宋敏求编《长安志》卷十四载: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1月23日)生于此宅。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太穆皇后)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报本寺塔建于何年,目前尚无定论。据传原为木塔,焚于战乱。北宋时建成砖塔。 报本塔建筑手法为唐代风格,整体结构为楼阁式,七级八面,通高39.66米,底部直径10米,第一层高10米,第二层不足6米,往上各层的面阔及高度逐级递减,每层的出檐呈叠梁式,柱额上安置砖雕转角,补间排列斗拱,砖雕图案粗犷大方,刀法严谨,每层辟门为四,圆卷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势挺拔俊秀,内设塔梯,可供游人登临塔顶远眺武功镇全景。报本寺塔地宫内金棺、银椁、舍利子、豹斑玉等稀世珍贵文物近百件。195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