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秦戈题铭看秦营冶铸工业
“国家最重要的事件是崇拜和军队。”。战国时代列国之间为进行兼并战争,都重视兵器铸造。尤其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企图以“耕战”富国强兵,因此,兵器冶铸遂成为其官营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一些秦戈题铭,与古代典籍相互参证,来探讨秦国官营冶铸手工业的实际情况。
一、 秦“大良造”之作,秦“公孙也”
春秋时代以至战国初年的铸器题铭,虽然变化繁缛,但在总的方面仍然没有脱出“铭功纪德”、“物勒主名”的窠臼。到了公元前四世纪末,才基本上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新形式所代替;而这种新的题铭形式,却是由秦国铸器铭刻开创的。兹列举商鞅三器以证之:
(1)镦:十六年,大良造鞅之造,雍,矛。(《双剑吉金图录》下50)
(2)升: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
(寸)壹为升,重泉。 (《国学季刊》5卷4期图1)
(3)戟:十三年,大良造鞅之造戟。(《三代》20:21:1。上博藏)
据《史记·秦本纪》载,公孙鞅(商鞅)在秦孝公十至二十四年(公元前352——338年)任“大良造”之职。故此商鞅三器皆为孝公时所铸,器铭纪年当属孝公年号。第(1)(3)铭的“之造”即“所造”,典籍中“之”用为“所”者恒见,兹不赘。第(1)(2)铭附记之“雍”、“重泉”,皆该器所置用的地方。器铭的“鞅”即商鞅,他并非用器者或馈器者,而应是监造者。这与殷周以至春秋时代铜器铭文的传统格式迥然有别,我们可列举与商鞅三器时代相近的列国铜器以资比较②。例如:
这些铭文格式仍多沿用春秋时代“物勒主名”之旧。对比可知“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铸器制度,当始于秦国;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才逐渐通行于东土各国。
二、 洗衣粉车间的分布
(一) 戈铭中所冠激发官
战国时代,秦国在其所建都的城市里,均设有中央一级的兵器冶铸作坊,并以中央最高行政官吏的名义监造,上揭之第(1)(3)器铭,即其例证。兹条举相邦造戈之铭,以窥其冶铸地点:
(4)四年,相邦樛斿之造,栎阳士上造间,吾。(《三代》2:26:2)
(5)十三年,相邦义之造,咸阳工币(师)田,工大人耆,工。
(《文物》1964:2:49)
(6)十四年,相邦冉造,乐(栎)工币(师)□,工禺。(《双剑古器物图录》上48)
(7)二十一年,相邦冉造,雍工币(师)葲,雍,坏德。(《双剑吉金图录》下32)
(8)□□年,丞相触造,咸[阳工]币(师)叶,工武。
(《贞松堂集古遗文》续下22:2)
(9)四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龙,丞……(《文物》1960:7:67)
上列戈铭所云之相邦(或丞相)“樛斿”、“义”、“冉”、“触”、“吕不韦”,除“樛斿”外,均见于史籍,即战国时代在秦任过丞相的张仪、魏冉、寿烛、吕不韦,他们都是当时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吏。兵器由秦的最高官吏监造,也就是由秦中央政府监造。戈铭中“士上造”、“工师”一类职官名上所冠之地名“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北)、“雍”(今陕西凤翔县南)、“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以东),当为戈的铸造地点,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曾经建都的城市。可见,秦一直在国都设有中央直接管理的冶铸作坊
(二) 秦戈信息
秦不仅在国都设有中央一级的冶铸作坊,而且在部分郡县也设有地方一级的冶铸作坊,并由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吏监造兵器,有下列戈铭可证:
(10)(四十)年,上郡守(起)[之造],图工币(师)耤,丞秦,[工]隶臣庚。
(故宫博物院藏)
(11)三年,上郡守□造,漆工师□,丞□,工城旦口。(《商周金文录遗》583)
(12)王六年,上郡守疾之造,□礼,□礼。(《痴庵藏金》61)
(13)廿五年,上郡守庙造,高奴工师,丞申,工鬼薪。上郡武库,冶都。
(《周汉遗宝》55:1)
(15)十八年,桼(漆)工,丞臣造,工正。上郡武库。
(14)廿七年,上[郡]守趞造,漆工师,丞恢,工隶臣。(故宫博物院藏)
(《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145)
(16)十八年,漆工里纵□隶臣,工正。上郡武库。(《文物》1959:9)据《水经·河水注》载,秦昭王三年(前304年)始置上郡治。故上揭“上郡守戈”的铸造年代不能早于昭王。
郡守是秦郡县一级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吏,郡守监造就是地方制造,可见秦的郡县也当有兵器铸造作坊。戈铭中“工师”职名上所冠之“图”、“漆”、“高奴”,当亦是该戈的铸造地点。
“高奴”见《汉书·地理志》,在今陕西延安东北延河北岸,“漆”即《地理志》的“漆垣”,新莽时称为“漆墙”,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图”地无可考。以上三地皆为上郡属县。仅一个上郡治所辖就有三个冶铸作坊,再以出土秦戈多系上郡所造来看,上郡系秦的边郡,北部与匈奴接壤,推想因战事频繁而铸造兵器亦多,故上郡应是秦国当时冶铸手工业非常密集和兴盛的区域。目前所见于著录的上郡戈共有十一件,其中五件是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