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平城时期铭石书风与洛阳时期的比较研究
“魏碑”是清朝的一种书写名称。后经康有为的大力宣杨,使“魏碑”与“唐楷”在楷书书体史上以两种不同的书体、书风而並立于书学。现在我们所谓的“魏碑”也称“北碑”,是泛指我国古代公元317年至581年隋朝建立以前的260年左右,在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楷书书写样式。在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晋、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南北朝的碑刻楷书书体。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碑碣、墓志铭、摩崖和造像题记的形式制作的。它们的书风多样,有朴拙中尚存隶意的;有奇肆险峻的;也有舒畅婉丽的,开创隨唐楷法的先河,为揩书发展演变过程中最灿烂,逐渐完善成熟的书体。所以它风格多样,变化丰富,真率质朴,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要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大多是依据那个时代流传后世的名家名作,或者是人们所熟悉的名品。清代碑学昌盛,学者们所提及“魏碑”以及现在坊间流行的北魏书迹,大多数是北魏后期的作品,即“洛阳体”。要全面了解北魏书法风貌,平城时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了此期的书法,才可知晓洛阳时期书法的变迁与渊源。
平城时期(公元398-494年)即拓跋珪定国平城到迁都洛阳前的近百年。北魏平城时期遗留下来大量的刻石书法,风格多样,奇趣横生,在与后面的魏碑书法风格比较时,会给与我们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一时期的书法,鲜有人关注。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书作是相当丰富,价值很高。这些刻石作品被当代书法家、史学家所忽略。通过搜集资料与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大量的铭刻作品留存,实为幸事。经过梳理,整理出一个列表(见表1)
平城时期的魏碑书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类风格,已经在风格上显得比较丰富。再结合上表书刻年代,我们明晰的看到,平城时期书法是有隶向楷逐步发展演变现的过程。详述如下:
第一类,浑朴稚拙的隶书字体。《嘎仙洞祝文刻石》、《刘贤墓志》、《申洪之墓铭》为代表。有的笔画全用平直的篆书笔法,不见波折雁尾;如《嘎仙洞祝文刻石》,书体为字形较大的摩崖隶书,结体平稳,大小不等,浑朴稚拙的书风直逼《广武将军碑》和《杨淮表记》。此碑是皇帝派遣官员“告祭”祖庙的文字书迹,按说应该是庄严工整的庙堂书风,足见北魏初期汉化不深,书法水平拙劣。《申洪之墓铭》笔画以夸张申长横、竖撇、捺来显示结体的姿态,《刘贤墓志》是夸张撇捺的翻挑和雁尾,两块墓志书刻均为粗糙,隶书笔法结体生疏,有个别笔画参杂楷式,很不协调。
第二类,基本是隶书笔法,字形方正,无左低右高的欹侧斜势,方厚平直,楷书的章法。属质朴古拙的隶楷杂体书风。以《中岳嵩高灵庙碑》《大代华岳庙碑》、《邸府君碑》、《平国侯韩弩真妻王亿变碑》、《钦文姬辰墓铭》、《陈永夫妇墓砖铭》可为代表。这类书法主要表现在撇、捺两个笔画已经较为高度的楷化。楷书隶书结合较为协调。书风十分接近东晋末年的《爨宝子碑》,“书兼隶楷”的《灵庙碑》碑阳也属此类,只是比《爨宝子碑》略微有欹侧字势,横画两端的上挑笔势不像《爨宝子碑》及《皇帝东巡之碑》、《皇帝南巡之颂》明显。浑朴奇诡的仙风道骨,使它比《爨宝子碑》更丰富多彩。
第三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魏碑楷书体式,撇画收笔完全脱掉波折翻笔,方头尖收,捺笔为标准楷式,横画斜起右昂,字形为欹侧的左低右高势;书风为端庄肃穆、方峻森严的风范。《皇帝东巡之碑》、《皇帝南巡之颂》、《皇兴造像铭》、《司马芳残碑》、《晖福寺碑》即属此类。尤其是《皇帝东巡之碑》和文成帝时代的《皇帝南巡之颂》皆为皇帝巡幸纪事的大型碑石,有明显的皇家庙堂宏制之气。《东巡碑》是第一件成型的平城魏碑书迹,体势宽博厚重、严整开张;《南巡碑》更是宏篇巨制,碑体宽137厘米,高达400厘米,可惜残断,仅残碑仍尚存2600多字,书法成熟精到。值得注意的是两块书刻时间相距二十五年,书法风格却十分相似,如出一人之手、书刻之精为当时之冠。《晖福寺碑》笔画方棱丰厚,俯仰相背姿态生动,曲张收放的欹侧体势,康有为称它为“丰厚茂密之宗”。我认为康氏的评价不甚确切,《邑师法宗等五十四人造像题记》才更丰厚茂密。《晖福寺碑》在研究魏碑楷书发展演变史上,其价值尤为重要,此碑已经接近洛阳官体的“魏碑”,可见大量洛阳时期的“字有定法”、精美新艳的楷书,并不是突变的一种书体,而是经过漫长的平城时期的渐变才完成的。
第四类,是典雅华贵,骨骼清朗,端庄严整,略带隶书古风的魏碑铭石体书风。《吊比干文碑》《司马金龙墓表》是首推代表。《司马金龙墓表》是平城时期墓志中少见的精品,书风与南朝的著名碑刻《爨龙颜碑》(456年)及《刘怀民墓志》书风很接近。这为我们研究北魏与南朝书法的关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献。另外《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是平城时期罕见的墨迹(一说漆书)楷书虽然字数很少,但楷书工整端庄,用笔灵动精致,盛世书法风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