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堰塞坝溃决过程中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docxVIP

堰塞坝溃决过程中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堰塞坝溃决过程中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1 噬坝试验与模拟研究现状 高山峡谷由于地震和风暴,形成山间陡坡,堵塞了两岸河道,形成了一个湖泊。由于堰塞坝快速堆积形成的过程,与人工筑坝相比,其坝体结构一般较为松散,基本没有胶结。一旦遭遇暴雨天气,河道内水流拥堵,湖内水位上升,堰塞坝极可能由于渗流压力增大或者超高的蓄水量,出现管涌或者漫顶破坏,导致坝体溃决甚至连续溃决,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灾难性的损失。1933年,叠溪海子震后形成的两个堰塞坝接连溃决,进而使下游的叠溪堰塞坝溃决,造成数千人伤亡。 早期国内外的溃坝研究多是基于瞬间完全溃决的溃坝洪水波的研究,忽略了坝体溃决机理,近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重点则放在溃坝机理上,有不少学者尝试了逐渐溃坝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Broich对溃口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S.SOARES在实验条件下,采用激光成像技术研究了溃坝引起的河道演变;杨武承对不同模型比尺的引冲式自溃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M.W.MORRIS等甚至进行了野外溃口冲刷试验。在溃坝试验与模拟的广泛开展下,溃坝模型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Visser和朱勇辉先后开发了无粘性土堤和粘性土堤的溃口发展模型,其中朱勇辉运用其土石坝溃坝模型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洪水演进及下泄过程复演。 但是,以往的溃坝试验与数值模拟,多是采取一溃到底的溃决模式。堰塞坝多出现在高山峡谷之中,坝体组成颗粒既有砾石,也有直径1m的大块石。即使是在湍急的水流作用下,残余的坝体也能在粗颗粒的阻力消能下达到平衡,而不至于完全溃决。事实上,5·12汶川地震形成的44个较大的堰塞坝,没有一个是完全溃决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用天然沙,对山区滑坡、崩塌或泥石流形成的堵江堰塞坝在人工引导下局部溃决的侵蚀冲刷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并简要描述了局部溃坝的四个阶段。 2 坝体侵蚀率分析 堰塞坝溃坝试验在四川大学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泥沙厅内的玻璃水槽中进行,水槽宽0.5m,高0.5m,固定底坡为3‰,采用自循环水泵供水,通过阀门调节供水流量为0.54L/s。堰塞坝上游河道为矩形断面,库容为0.48m3。在坝下游的左岸,建筑边坡为1∶1的水泥坡面,用于束窄下游河道,模拟山区河流山谷地貌。 本试验坝体在侧面开挖泄流槽,忽略玻璃边壁的影响,假设坝体材料混合均匀,因此认为观察到的试验现象与结论与中间开槽的坝体是相同的。堰塞坝坝体参数见图1,采用的天然泥沙级配曲线见图2,试验工况见表1。 本试验采用WYG-Ⅱ型水位测量系统,自动记录库区水位的实时变化。从堰塞坝外坡坝趾开始,每隔0.05m布设一个控制断面。在泄流槽侧面以及顶部布置两台摄像机,定点对坝体的纵剖面和溃口宽度的变化进行全程记录,随后通过读取溃坝过程中的控制断面的坝体形态值,将坝体变形过程数值化,转化为侵蚀率和输沙率以供试验分析。 溃坝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现简要介绍如下:阶段Ⅰ和Ⅱ以溯源冲刷的垂向下切为主,伴随有小幅的侧向展宽,内坡溃口及坝顶分别被侵蚀。阶段Ⅰ(t0≤t≤t1),t=t0时,初始侵蚀发生在B点附近下游处,漫顶水流由于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内坡上不断加速,侵蚀点向上游发展,由于流量较小,床面切应力不足,部分上游水流挟带的泥沙在内坡堆积,A点为堆积开始的地方。阶段末期侵蚀点后退至溃口与内坡交界B点;阶段Ⅱ(t1≤t≤t2),由于内坡比降大,冲刷强烈,侵蚀点不断后退,坝顶被逐渐侵蚀,侵蚀点最终退至C点。虽然流速没有显著提加,但过流断面面积的增长,使过坝水量增加,水流的侵蚀能力增强,将原先堆积的部分泥沙往下游输送,因此堆积点A不断向下游移动;阶段Ⅲ(t2≤t≤t3),是整个过程中侵蚀最为剧烈的时段,由于外坡被侵蚀,溃口顶部的高程降低,水头急速增大,流量迅速增加,水流以临界角快速下切。强烈的垂向下切,导致坝顶边坡的坡脚失稳,垮塌频繁,且方量较大,溃口宽度阶梯式增加,侧向展宽达到最大强度。阶段末期,库区蓄水量大大减少,溃坝水流由急流逐渐变成临界流,坝体变形结束;阶段Ⅳ(t≥t3),过坝水流流速逐渐减小,水库水位逐渐达到恒定值。 3 局部噬坝的输沙率特性 溃坝过程中的泥沙输移属于非恒定流状态下的输沙,尤其是阶段Ⅲ中强非恒定非饱和输沙造成的剧烈冲刷侵蚀,无法采用现今较为成熟的恒定流均匀沙输沙公式来进行计算预测。本试验对溃坝过程中的坝体变形进行多方位监测,通过数值化处理,得到输沙率过程曲线,如图4~图6。在影响溃坝输沙的众多因素中,坝体级配、内坡坡度和初始溃口宽度是较为重要的三个因子。本试验通过对这三个因子的单因素变化研究,探讨局部溃坝的输沙率特性。 所有工况的输沙率曲线呈现多峰特性以及强烈的波动性,这是由于坝体溃口宽度变化的不连续性造成的。间歇性垮塌的坝体堵塞河道,阻碍水流流动,输沙率短时间内降低,由于细颗粒的物质材料丰富,需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