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早期文化遗存的分区与分期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南早期文化遗存的分区与分期上 1935年,裴文忠教授在广西的新期待层研究中发现了武明叶桥、波勋、腾翔和桂林北门附近的洞穴遗址。在洞穴内的灰土堆积中,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穿孔砾石,伴出动物皆为现生种,骨骼石化程度很浅,这“显然应该属于一个相当年轻的时代”,当把它定为“中石器时代(?)”遗存。这是华南地区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迄今五十多年来,我们已在华南地区发现了几十处、上百个地点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大量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夹砂粗陶器共存。这种文化遗存广泛分布于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年代延续很久,从距今大约一万年到六、七千年前。根据大量资料的发现和积累,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进行分区和分期的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早在1959年张光直教授把华南的“西南森林地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广西丘陵地、东京湾沿岸、海南岛和越南的史前文化分成四期,即中石器时代、亚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其中第一、二期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1960年,贾兰坡先生将广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英德青塘洞穴、南海西樵山和东兴贝丘。1976年,彭适凡同志对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作如下排列:万年仙人洞下层、潮安石尾山贝丘、英德青塘洞穴、南海西樵山和东兴贝丘。1982年,周国兴和易光远同志以柳州白莲洞遗址文化堆积为标准作了分期,即白莲洞I期文化、白莲洞Ⅱ期文化、白莲洞Ⅲ期文化。1984年,何乃汉同志将广西贝丘堆积分为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早期偏晚阶段。1985年,邱立诚同志将华南洞穴遗址分为阳春独石仔下层、阳春独石仔上层、万年仙人洞下层、桂林甑皮岩等。莫稚同志则把阳春独石仔中下层归入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上这些分期研究,在对象和材料方面都只限于江西、广东、广西三省区,而排斥了地理位置和文化面貌上皆与它们密不可分的福建、台湾两省。同时,以前的分期,往往又由于当时材料所限,而仅研究了其中几个遗址,或局限于某一类型、某一地区的遗存。在研究方法上,没有在分区(划分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期。此外,有的把具有明确地层叠压关系和时代早晚的文化遗存简单地归为一期;有的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与相对年代序列相矛盾。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分期问题,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带着这个课题,笔者于1985年5月至1986年1月,专程前往广西、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进行了两次田野考古调查,并在四省区博物馆领导的支持下,观察了以前调查和发掘所得的标本。在此基础上,笔者产生了一些想法,承蒙北京大学严文明先生和厦门大学吴绵吉先生的指导,草成此文,求教于学界。 一 区域文化类型 在两次调查的基础上,按文化类型的不同,将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为沿海和内陆两区,下面分别叙述。 (一) 日聚乳酸和日加工主要动物骨髓 沿海区包括福建、台湾、广东东部与南部、广西东南部。这一地区直接濒临海洋,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第—个层次。其地理特点是:滨海沿岸有着狭长的海岸平原,流入海洋的大小河流又在各自的下游地区形成三角洲,呈现出扇状的冲积平原;海边岛屿星罗棋布,数量很多,海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浅滩水域有河流注入,在咸淡水交汇处繁殖了大量带硬壳的水生软体动物。与此相应,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都属于海滨贝丘遗址类型,香港还有沙丘遗址类型。它们分布于河流下游的两岸、海岸近旁的矮小山丘、台地或沙滩上,面积不大,文化堆积较薄,层次不明显,文化遗物不甚丰富,伴出有大量的海生软体动物硬壳,其种类主要是牡蛎、蛏、蛤(文蛤和魁蛤)、蚬等,陆生哺乳类动物骨骼也有发现,但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南海西樵山和台东八仙洞不属于贝丘,但是,前者是远古人类的一处石器制造场,后者是附近居民的一个临时栖所,它们主人真正的居住地无疑也是贝丘遗址。 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在各遗址皆占绝对优势,长滨八仙洞甚至不见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比较厚重粗大,一般以扁椭圆形砾石为原料,用石锤在砾石边缘或端部直接打击而成,较多采用交互打击法从两面打击成刃,少数采用单面加工,有的具有第二步加工修理,但多简单粗糙,保留砾石面现象普遍。器类以“蠔蛎啄”数量最多,它是此地区文化特征最典型的器物之一。 从东兴贝丘、潮安贝丘以及香港等地出土的实物看来,依其形制和加工方法可以分为五式:Ⅰ式,由砾石尖端一侧边缘两面加工,另一侧边缘一面加工制成;Ⅱ式,由砾石尖端一侧边缘两面加工,另一侧边缘不加工;Ⅲ式,由砾石尖端两侧边缘两面加工;Ⅳ式,在砾石尖端四周加工成锥形尖,两侧边缘均不加工,以上四式的末端均不加工;V式,平面呈菱形,由砾石两端的一侧边缘向两面加工,另一侧边缘向一面加工,加工痕迹遍及整个边缘。此外,还有手斧状石器、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