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杆式喷雾机雾流方向角对靶标上液态沉积量的影响.docxVIP

喷杆式喷雾机雾流方向角对靶标上液态沉积量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喷杆式喷雾机雾流方向角对靶标上液态沉积量的影响 0 改变农药沉积量 农业和肥料是稳定和高产作物的重要保障。FAO在评价20世纪50年代以后粮食增产时,认为化学物质的投入贡献率占到40%。为发挥农药药效必须保证良好的农药喷施质量,首先表现为令人满意的防治效果,这是使用农药的根本目的。但同时也要防止或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危害风险。不正确的使用方法致使农药使用超量,不但浪费大量的农药,增加种植成本,而且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对土地和水体造成污染。反之,科学的使用方法会提高农药在靶标上的沉积量,增加雾滴在作物冠层中的穿透性,提高农药利用率,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扇形雾喷头由于具有较好的喷洒均匀性,被广泛应用于喷杆喷雾机上用来防治大田平面作物的病虫草害。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如把喷头与行驶方向形成45°角,则雾滴的穿透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许多试验中发现通过改变雾流方向角,药液在冠层中沉积分布会发生改变。柯西通过改变雾流方向角提高了小麦植株中下部的沉积量,减少了药液失落到地面上的量。为了提高雾滴在小麦穗头上的沉积量,摩泽采取使喷头倾斜一个角度的措施。试验中使喷头与水平面夹角15°,比喷头垂直下喷时所能获得的沉积量提高了大约40%。由此可见,喷雾过程中改变雾流方向角会对药液沉积造成显著影响,本次试验的目的就是研究雾流方向角对于药液在水平靶标和垂直靶标上的沉积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扇型雾喷头试验装置 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中心的植保机械实验室中进行,利用实验室的喷雾天车(德国产)进行大田喷雾模拟试验。天车轨道高2.5m,长9m,匀速区长6m,一台调速电机驱动轨道车,调节电机转速可调节轨道车的前进速度,模拟不同作业速度。轨道车上安装喷杆,高度可调,管路与喷杆连接处安装有稳压调压装置,喷杆上安装有5个喷头,试验喷头采用德国Lechler公司生产的标准扇型雾喷头ST120-015,喷头间隔为0.5m,喷雾高度为0.5m,喷雾压力0.25MPa,喷量为150L/hm2和300L/hm2。根据作业速度,与所有喷头的流量q的计算式为 q=Q×V×B600q=Q×V×B600(1) 式中q——所有喷头的流量,L/min;Q——用药液量,L/hm2;V——机车前进速度(行进速度为1.18m/s,0.59m/s),km/h;B——工作宽度,m。 试验装置可使喷头垂直向下喷雾,也可向前或向后转动0~90°喷雾。规定垂直向下喷雾时雾流方向角α为0°,向前喷雾即偏向喷杆前进方向时,α为正值;向后喷雾时,α为负值(如图1)。共设计±40°、±30°、±20°、±10°、0°九个α值。 1.2 表单一叶型设计 由于大田作物中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叶片大多直立,而棉花大豆等阔叶作物,叶片平展,所以设定靶标为垂直和水平两种状态,分别代表直立型叶子和平展型叶子。本试验采用直径4cm的圆盘滤纸做为人工靶标,圆盘滤纸水平布置作为水平靶标,垂直布置作为垂直靶标。如图2所示,在天车匀速区内沿喷杆前进方向布置两列共6行滤纸,其中3行水平放置,3行垂直放置,每行间隔160mm(图2b),为研究冠层不同部位的药液沉积量变化,将靶标分为上中下3层,距离地面高度分别为250mm、400mm、550mm(图2a)。 1.3 荧光值的测定 试验采用荧光测定法,用1‰的BSF(Brillantsulfoflavin)水溶液代替农药进行喷雾试验,根据喷量、喷雾时间,喷雾过后10~30min后滤纸变干,用镊子将滤纸收集到干燥的洗涤瓶中,然后在每个瓶中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含酒精5%),然后放在震荡仪上震荡15min,使沉积在滤纸上的BSF洗脱下来,最后用LS-2荧光分析仪(英国Perkin Elmerg公司)测定液体中的荧光值。每次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以α=0°时靶标上的药液沉积量为基准,与其他喷雾角喷雾时靶标上的药液沉积量相比,计算方法如下式 Dp=xα?x0x0×100%Dp=xα-x0x0×100%(2) 式中 Dp——沉积增加百分比; xα——雾流方向角α时靶标上的沉积量; x0——雾流方向角0°时靶标上的沉积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雾流方向角的影响 图3所示为不同雾流方向角与水平靶标上的药液沉积量增加百分比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喷雾量300L/hm2雾流方向角为20°时药液沉积量略微减少3.38%,改变雾流方向角可以增加药液在水平靶标上的沉积量。并且在中、下部靶标上药液的沉积量增加程度比上部靶标上的显著。喷量150L/hm2时上、中、下3层Dp最大值分别是20.29%、55.83%、44.86%,此时雾流方向角分别为20°、-40°、20°。喷量300L/hm2时上、中、下3层Dp最大值分别是23%、62.84%、78.43%,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