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高考语文作文预测:知识类题类试卷(含导写及范文).docxVIP

【备考2024】高考语文作文预测:知识类题类试卷(含导写及范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 一、写作 1.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 材料二: 冯骥才经历过两次转型:从绘画转到文学,又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在1970开始的新时代文学大潮中,他放下画笔,用文字记录一代人匪夷所思的命运。1990年,他又转而投身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 材料三: 1980年,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献身教育的使命感让支月英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灯塔。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8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一种“士”文化,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门客冯谖为了报答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四处奔波,为他筑就“三窟”;七十岁的侯赢为了“西却秦而北存赵”在向信陵君献出“窃符救赵”的计策后“北向自刎”;阮籍不愿意向司马氏屈服,驾车狂奔,留下“穷途之哭”的典故;天才诗人孟浩然远离尘世,在鹿门山过着“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隐居生活。 材料二:士文化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信条是“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事不论一生”。 材料三:士文化土壤培育出的中国读书人,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 作为新时代的“士”(知识分子),你心中最高尚的“士”应该是什么样子?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1年6月29日,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中说:“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张桂梅的愿望就是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十多年来,近2000个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改写了命运。 有人说:“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努力,我们称赞其优秀;但为改变他人之命运而奋斗终身,非伟大不足以形容其功德。如果伟大有名字,也许可以叫做张桂梅。”但也有人说:“读书有成的孩子们都走出大山,那么大山留给谁改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吗?”也有人说:“这些难道不是政府该做的吗?为什么要落到一个女人的肩上?”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在一场《读书万卷,咖啡千杯》的主题演讲中,谈到“读书万卷,能帮助我们充实理论知识;咖啡千杯,能帮助我们吸收思想能量、激发创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要求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付出奋斗的汗 水”。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我们渴求知识,努力丰盈认知和思想;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超”,个人的进步离不开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知识积累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中国古人教育孩童的三门基本功,叫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就是洒水扫地,指的是要做一些特别具体的事。应对就是和人沟通的能力。进退,就是指在不同场合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