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科带状疱疹患者诊治常规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带状疱疹与水痘为同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2.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隐性感染或水痘,此后病毒继续潜伏在脊神经后根和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如月经期、某些传染病(如感冒)、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病毒被激活即引起带状疱疹(复发性感染)。
3.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病毒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至皮肤而发生节段性水疱疹。本病可获终生免疫,偶有复发。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年人多见。
1.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多先有轻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
2.皮疹特点
(1)初起患部发生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或集簇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然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清澈,以后逐渐浑浊。新水疱群陆续出现,各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数群水疱常沿一侧皮神经呈带状排列,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有时在中线的对侧,有少数皮疹。由横过对侧的神经小分支受累所致。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
(2)个别病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无典型水疱,称为不全性或顿挫性带状疱疹。
(3)亦有形成大疱、血疱、坏死溃疡者,分别称之为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带状疱。局部淋巴结常肿大。
3.好发部位 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
(1)肋间神经:最多见,常累及2~3个肋间神经分布区,皮疹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延伸;出疹前剧烈疼痛,酷似胸膜炎或心肌梗死。
(2)耳带状疱疹:当病毒侵犯面及听神经时,可伴有耳及乳突部位疼痛,外耳道或鼓膜有疱疹、面瘫及味觉障碍,泪腺、唾液腺分泌减少,出现内耳障碍时,可产生恶心、呕吐、耳鸣、眩晕、眼球震颤等症状。
若膝神经节受累,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发生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症,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病毒最常侵犯眼支,其上眼睑、额部及头顶群集水疱,累及角膜及眼的其他部位,可引起全眼球炎,以致失明;当累及三叉神经眼支的鼻分支时,鼻尖常见水疱。病毒侵犯上颌神经,累及舌前部、颊黏膜及口底。侵犯下颌神经,累及腭垂及扁桃体。
(4)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经节侵及交感及副交感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和泌尿道症状。当胸膜、腹膜受侵可引起刺激,甚至积液等症状。
(5)骶部带状疱疹:本病的疱疹出现在臀部、会阴、外生殖器(应与生殖器疱疹鉴别)、膀胱内,表现为尿痛、膀胱无力、尿潴留等。
(6)带状疱疹性运动瘫痪:本病少见。瘫痪可出现在疹前或疹后,其瘫痪部位常与疱疹所在神经节段密切相关。同侧颈神经节段疱疹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约75%的病例瘫痪可完全恢复。脊髓炎者少见,表现为类似运动神经元轻瘫,常见膀胱无力和尿潴留。严重者可产生部分脊髓半切综合征或横贯性脊髓损害。
(7)无疹性带状疱疹:本病不出现疱疹,而有典型的局部周围神经痛,多以肋间神经痛多见,还可在脑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神经痛和瘫痪,病程可迁延2周。
(8)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若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上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表现为呕吐、头痛、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间有共济失调及其他小脑症状。
(9)播散性带状疱疹:常见于老年体弱、恶性淋巴瘤、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者,病毒播散,于局部皮疹后1~2周全身出现水痘样疹,常伴高热、肺炎、脑损害,可致死亡。
4.神经痛 为自发性、深在性疼痛、跳痛、刀割样或阵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一般在神经痛同时,或稍后即发皮疹。但亦有神经痛4~5d之后才发生皮疹的。疼痛的程度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很轻。约有50%的中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集簇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等特点,诊断不难。但当疱疹未出现之前或表现为顿挫性时,应注意排除肋间神经痛、偏头痛和坐骨神经痛等。有时需和单纯疱疹相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治疗】
对于一般患者,以止痛、缩短病程和继发感染为原则。
1.止痛 给予镇痛药如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可待因(30mg,每日2次),严重可用阿米替林25mg,每日2~3次。氯米帕明、多塞平各25mg,每日1~3次。奋乃静2mg,每日3次,亦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72h释放阿片类镇痛药,皮肤局部外贴。若药物镇痛无效,可做神经阻滞。
2.抗病毒制剂 发病7d内(最好72h)及时治疗,可减轻病情及疼痛,减少内脏并发症。首选阿昔洛韦,ACV 400~800mg,口服,每日5次,7~10d,或5~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