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科幼年型类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最常见的皮肤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表现为泛发的瘙痒性的大疱性皮疹,黏膜受累比较少见。该病通常表好发于老年人,儿童少见。幼年型类天疱疮50%的病例发病年龄小于5岁,偶尔也见于出生仅数周的婴儿。
【病因及发病机制】
类天疱疮抗原(BPAG)主要有两种:一种抗原为BPAG1,位于基底细胞内半桥粒附着斑处,为高分子量(230KD)的多肽。第二种抗原为BPAG2,它是低分子量(180KD)的跨膜结构蛋白。自身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吸引白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炎性介质和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等,溶解靶抗原,破坏半桥粒导致表皮下水疱形成。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初次发作的皮损较严重,皮损与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相似,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成批水疱,直径1~2cm,呈半球形,疱壁紧张,疱液澄清或为出血性,尼氏征阴性。水疱破裂后糜烂面不扩大且愈合较快,也可表面结痂,偶为湿疹样表现,痊愈后常留有色素沉着,罕见瘢痕。好发于四肢屈侧、腋下、腹股沟和下腹部等处,部分患者可有黏膜损害,多在皮损泛发期或疾病后期发生,其他如肛周、阴道、食管黏膜亦可受累。幼年型类天疱疮黏膜损害较成人患者更为常见,症状也较严重。许多病例先有手足大疱,面部受累常见;病程常在一年之内,大部分病例病程5个月或更短。有人认为婴儿患病和母体IgG可通过胎盘有关,也有报道,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出现在疫苗接种后(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实验室检查】
1/3~1/2患者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2~2/3患者血清IgE升高。
【组织病理】
表皮下大疱内含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偶见乳头微脓疡,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红斑性皮损血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1.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有90%的患者可见IgG,100%的患者见到补体C3呈线状沉积,也可有Clq、C4、B因子和备解素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活动期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基底膜抗体。10%~80%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基底膜带循环抗体,主要是IgG,其次是IgA和IgE。
2.电镜下可见表皮下基底膜透明板分离。
3.ELISA检查:血清中存在抗BP180、BP230抗体。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本病诊断依据红斑或正常皮肤上有紧张性大疱,疱壁紧张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糜烂易愈合。黏膜损害少而轻微。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基底膜带IgG、C3呈线状沉积。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带循环抗体。
2.鉴别诊断
(1)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BD):类天疱疮和LABD在临床表现上难以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检查。LABD的真皮中为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为IgA呈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
(2)幼年型疱疹样皮炎:此病为多形性皮疹,水疱成群排列,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多伴有谷胶敏感性肠病,病理检查见真皮乳头有颗粒状IgA沉积,控制谷胶摄入后,皮疹及肠道病变均能改善。
(3)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皮疹的特点为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出现水疱及血疱,好发于肢端和四肢关节的伸侧。往往有家族史。
【治疗】
儿童BP通常为良性过程,轻者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损消退,严重者用泼尼松0.5~2mg/(kg·d)常能控制病情,对顽固的病例可合用氨苯砜0.5~2mg/(kg·d),一般服用25mg,每日2次,或磺胺嘧啶、环孢素、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丙种球蛋白等。亦有报道顽固性婴儿BP用美罗华治疗的成功案例。大部分患者可在1年内痊愈,预后良好,不易复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