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脲蜂生物学特性观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栗脲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褐鸡是雕刻木犀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木犀林中广泛发生,危害严重。2001年在建瓯市东峰镇大际、记源、长溪3个锥栗生产重点村,调查了10年生以上的锥栗树326株,受栗瘿蜂危害的锥栗298株,被害株率达91.5%,锥栗枝梢受害率21.7%。大际村20年以上锥栗林的被害株率89.3%,12~15年生锥栗林的被害株率58.4%,5~8年生锥栗林的被害株率18.3%,危害较为严重。 1 板栗蜂危害造成产量下降 建瓯市是“中国锥栗之乡”,现有锥栗栽培面积2.75万hm2,其中已投产面积1.47万hm2,全市各乡镇均有分布,2001年全市栗果总产量6 150t,比2000年总产量5 100t增长21%,但龙村乡、东峰镇因栗瘿蜂暴发危害,造成产量下降;东峰镇668.7hm2锥栗林,其中:投产面积452hm2,2001年栗果总产量为190t。根据调查,按单株锥栗及枝梢推算,全镇因栗瘿蜂危害造成减产14%,造成锥栗产值减少30万元,经济损失达20万元。如记源村梁茂发1983年种植的0.67hm2锥栗园,2001年栗瘿蜂发生十分严重,被害株率达100%,单株枝梢受害率达27%~53%,造成减产约达50%。受害栗芽春季萌发抽梢时,在枝上、叶柄上或叶脉上形成瘤状虫瘿,大量消耗树体营养,轻者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展叶和开花结实,重者造成营养枝和结果枝干枯。 2 板栗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2.1 无砂老熟幼虫属 成虫体长2.5~3mm,头和腹部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胸部膨大,触角丝状,柄节、梗节较粗,黄褐色。前胸背板有4条纵线,翅透明,前翅翅脉褐色。腹面斜削。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卵乳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长0.15~0.17mm,末端有细柄。幼虫无足,乳白色,纺锤形,光滑无足,体两端略尖细,口器茶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3.0mm。裸蛹,体长2.5~3mm,复眼赤色,近羽化时,腹面略为白色,其它部位为黑褐色。 2.2 板栗蜂生活史 栗瘿蜂一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虫室稍大于越冬幼虫。在建瓯市东峰镇,4月中旬越冬幼虫在栗芽将萌发时开始活动,并迅速生长。4月下旬栗芽长到1.5~3.0mm时形成虫瘿。5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6月中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进入盛期。成虫羽化后宿居于栗瘿内10~15d,然后咬一宽约1.5mm的孔脱出,6月中旬为脱瘿盛期。成虫多在上午6~11h出瘿。据调查,成虫仅见雌性,孤雌生殖,成虫脱瘿后即行产卵于新梢芽基部组织中,形成卵团,多为3~5粒,多者10余粒。每头雌虫卵量约200粒。产卵盛期亦是脱瘿盛期。雌虫初期较迟钝,不活跃,爬行。飞行多限于枝、叶间或邻树间,如果成虫羽化期多雨可以减轻其为害。7月上旬始见新孵幼虫,生长十分缓慢,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栗瘿蜂生活史(表1)与锥栗物候期(表2)关系如下:越 冬幼虫开始活动期=锥栗萌芽期,栗瘿形成期=锥栗抽梢展叶期,化蛹盛期=锥栗雄花初花期,成虫羽化盛期=锥栗雄花末花期,成虫脱瘿和产卵期=锥栗雄花末期后10d。 各虫态历期为:卵期约30d,幼虫期约300d(其中:活动期130d,越冬期170d),蛹期18d,成虫期约17d(瘿内13d,瘿外4d)。 2.3 虫室及板栗回生虫室 每个被害芽萌发后长出的栗瘿,少则1个,多则3~4个。每一瘿蜂均单独寄居于一椭圆形虫室中,每一栗瘿有2~5个虫室不等,最多的达15个。虫室壁木质化、坚硬。栗瘿形成时,生长十分迅速,4~6d内栗瘿即告形成。栗瘿外形不规则,环形或卵形,大小视寄生幼虫数而定,短径5~13mm,长径可达25mm,绿色、赤褐色或两色兼备。7月下旬开始干枯,8月份可见到着生在干枯瘿瘤上的干枯枝叶,9月下旬栗瘿全部干枯。 3 不同立地条件下竹树危害程度差异 根据在东峰镇记源村对不同地势及不同管理水平的栗园调整结果,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栗瘿蜂的危害程度各有不同(表3、表4)。 表3说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栗园所处位置不同,栗树被害株率及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山坡下部凹地的通风条件差,栗树被害率高。 从表4可以看出,集约管理的锥栗林受栗瘿蜂危害较轻,而立地条件相近,失管、杂草茂密的栗园栗瘿蜂危害严重,枝梢受害率25%以上的被害株率是集约管理栗园的2倍以上。可见,管理措施与被害株率关系密切。 4 种间寄生虫率 调查表明,建瓯东峰镇的栗瘿蜂天敌有栗瘿长尾小蜂、跳小蜂两种,其寄生率见表5。 从以上3个村的调查结果看,栗瘿蜂的天敌平均寄生率8.8%,其中长尾小蜂寄生率为5.5%,跳小蜂寄生率为3.3%,其生活习性及寄生规律有待进一步观察。 5 板栗蜂综合防治建议 锥栗是建瓯市具有明显区域和规模优势的名、特、优经济林,栽培的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已成为建瓯市继竹业之后的又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但锥栗病虫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