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作品及竹屋的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有婴儿潮,90 年代开始,中国渐涌建筑大潮,2008 年 4 月中旬的采访中,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谈到寿司潮,来描述寿司在中国和欧美的受欢迎程度。而在建筑设计方面,他觉得平静和谐的建筑趋势是当今人心所向,建筑应该像寿司一样,关注身体与自然的平衡,关注健康和谐的发展。 2008 年 4 月 19 日,“BUILD BUILT 隈研吾 2008 中国展”在 751 艺术区的梁子空间开幕;5 月 7 日,由隈研吾担纲设计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三里屯SOHO 在售楼处向媒体娇艳亮相,而三里屯 SOHO 的北边、由太古集团投资的商业中心也是由隈研吾设计的,几近完工。一时间,隈研吾的名字到处可见,在北京最繁华并引人注目的地方,他自信地实践着 “反物质”、“负建筑”的建筑理念。 展览开幕前一天是一个清新舒爽的周末,午后2 点整, 隈研吾先生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当时他刚下飞机、刚刚去位于 751 的展览场地查看了展览的准备情况。冷峻、严肃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但采访过程中的隈研吾却是一个谈笑风生的学者,一些旧事心声娓娓道来。鉴于国内已经有很多杂志对他的不同作品有所报道,此次访谈尝试按图索骥,从另一个角度去探寻设计师的心路。 “BUILD BUILT 隈研吾 2008 中国展”的实地展览有助于公众感受我设计的内涵 隈研吾:我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是 8 年前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受到很多中国观众的喜欢,6 年前开始我们在国内逐渐有了很多项目,“竹屋”成为我在中国开始建筑实践的触点。朱锷先生对我的项目和哲学都很感兴趣,是他帮我策划筹备这个展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我的建筑是很好的机会,这和通过杂志来了解我的作品不同,展览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实地看到设计的小样能够帮助观众从实际的体验去感受我的建筑设计,这种体验是大幅图片或任何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我相信,观众能更好地把握我设计的本质。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一个重要的启动触点 隈研吾:“公社”的创意我认为是非常新颖的。最初我记得是张永和给我打了个电话,告 诉我他和张欣正一起做一些项目,但和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很不一样,不是大规模的项目或高 楼大厦,也不是复制一些美国的项目形式——这些他和我都很不喜欢。他想创造一些与众不 同的东西,他的想法是邀请一些亚洲的年轻建筑师,通过这个项目来展示亚洲建筑师的设计 能力,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就答应了。这是我参与这个项目的由来。与此同时,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的场地,长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在长城上建一个项目对建筑师来 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从90 年代中期就开始和中国的交流,但在“竹屋”的项目之前,在中国的活动主要是去一些大学演讲,尚没有实践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